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远祖的诗词

关于远祖的诗词(412首)

  • 241.《紫宸殿正旦教坊词致语口号》 宋·苏轼

    臣闻行夏之时,正莫加于人统;
    采周之旧,王方在於镐京。
    惟吉月之布和,休庶工而未作。
    使华远集,邻好交修。

  • 242.《中隐堂诗(SS〗并叙)》 宋·苏轼

    岐山宰王君绅,其祖故蜀人也,避乱来长安,而遂家焉。
    其居第园有名长安城中,号中隐堂者是也。
    予之长安,王君以书戒其子弟邀予游,且乞诗甚勤,因为作此五篇。
    去蜀初逃难,游秦遂不归。

  • 243.《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芙蓉仙人(石曼卿也)旧游》 宋·苏轼

    无数。
    花间石室可容车,流苏宝盖窥灵宇。
    何年霹雳起神物,玉棺飞出王乔墓。
    当时醉卧动千日,至今石缝余糟醑。

  • 244.《秋娘诗并序》 唐·杜牧

    杜秋,金陵女也。
    年十五为李锜妾。
    后锜叛灭,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

  • 245.《次韵知府王仲行尚书鹿鸣燕古风》 宋·范成大

    昔人重远行,供账饯出祖。
    矧今燕嘉宾,宜有赠行语。
    府公文章公,青紫拾芥取。
    联翩二百言,字字劝稽古。

  • 246.《南都新亭行寄王子发》 宋·秦观

    洛水沄沄天上动,道人隋渠下梁宋。
    宋都堤上十二亭,一一飞惊若鸾凤。
    光华远继周王雅,宴喜还归鲁侯颂。
    玉觞严令肃衣冠,金缕哀音绕梁栋。

  • 247.《进南郊庆成诗》 宋·秦观

    於赫龙飞後,中区八月秋。
    合严天地祀,远继祖宗休。
    熙事将兴举,彝章预讲诹。
    纷然典台议,断自太任谋。

  • 248.《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 宋·秦观

    我宗本江南,为将门列戟。
    中叶徙淮海,不仕但潜德。
    先祖实起家,先君始缝掖。
    议郎为名士,余亦忝词客。

  • 249.《登城》 宋·陆游

    我登少城门,四顾天地接。
    大风正北起,号怒撼危堞。
    九衢百万家,楼观争岌嶪。
    卧病气壅塞,放目意颇惬。

  • 250.《上书乞祠》 宋·陆游

    上书又乞奉祠归,梦到湖边自叩扉。
    此去敢辞依马磨,向来真惯拥牛衣。
    致身途远年龄暮,报国心存气力微。
    誓墓那因一怀祖,人间处处是危机。

  • 251.《读罪已诏》 宋·杨万里

    只道六朝窄,渠犹数百春。
    国家祖宗泽,天地发生仁。
    历服端传远,君王但侧身。
    楚人要能惧,周命正惟新。

  • 252.《游蒲涧呈周师蔡漕张舶》 宋·杨万里

    胜日从公蒲涧游,万岳声满千崖秋。
    一迳如蛇三百曲,绕尽山腹到山头。
    穹岩千仞欹欲裂,仰看飞泉泻云窟。
    锵成环佩奏成琴,溅作珠玑霏作雪。

  • 253.《初晓明朗,忽然雾起,已而日出,光景奇怪》 宋·杨万里

    明发望远山,一一粲可数。
    幽人萌望心,便被山灵妒。
    逡巡出神通,变化足惊怖。
    初将兜罗绵,擘作霏微絮。

  • 254.《和致政燕侍郎舟中寄晏尚书》 宋·宋祁

    异时仙阁对三休,顿首辞荣动邃旒。
    疏广故僚供祖帐,鸱夷尽室付归舟。
    谢阶生玉怀欢宴,燕壁图山代远游。
    新句渐高尘累少,紫微岩曲要相求。

  • 255.《送格尧臣》 宋·宋祁

    祖帟都门路,秋风满客衣。
    台舟三鷁驶,官舄两凫飞。
    乡思临波远,离忧傍酒微。
    不应缘事事,手自废谈围。

  • 256.《寄李端叔二首》 宋·张耒

    束发闻至道,荣辱久齐观。
    中年婴世故,已复傲忧患。
    闲居虽荒寂,几杖颇清晏。
    悠悠闲晷景,草草贫寝饭。

  • 257.《福昌书事言怀一百韵上运判唐通直》 宋·张耒

    战国韩余壤,王畿汉旧京。
    南围山峙秀,东泛洛浮清。
    女几荒遗庙,宜阳认故城。
    千秋迷佩玦,百战有榛荆。

  • 258.《寄刘伯声》 宋·张耒

    别君几何时,人事浩千万。
    身如张射侯,忧愁剧强箭。
    崎岖走穷县,艰苦君未见。
    未知菽水丰,已感霜露变。

  • 259.《登高》 宋·张耒

    怀不展兮居无聊,默谇语兮浩长谣。
    写我心兮登彼高,陟万仞兮扪九霄。
    命清风兮披浮云,瞰四荒兮视天垠。
    大海荡潏兮潜龙鲲,吐吞日月兮制明昏。

  • 260.《观秘阁苏子美题壁及中人张侯家墨迹十九纸率》 宋·黄庭坚

    仁祖康四海,本朝盛文章。
    苏郎如虎豹,孤啸翰墨场。
    风流映海岱,俊锋不可当。
    学书窥法窟,当代见崔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