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明堂乐章二首》 王安石

有奕明堂,万方时会。
宗予圣考,作帝之配。
乐酌虞曲,礼从周制。
厘事既成,於皇来塈。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明堂乐章二首》王安石 翻译、赏析和诗意

《明堂乐章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明堂广大,众方来会。
祭祖考古,为帝王配。
乐奏虞曲,礼仪周制。
事务已成,皇帝亲临。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明堂广场的盛况,各方人士齐聚此地。在这里,人们举行祭祖仪式,纪念先祖和帝王。乐曲奏响,奏鸣乐器演奏《虞曲》,礼仪遵循周朝的制度。当一切事务都准备就绪时,皇帝亲自来到明堂。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明堂乐章的描写,展示了宋代王朝的盛世景象和庄严的宗教仪式。明堂作为皇帝举行重大礼仪和祭祀的场所,是国家权威和荣耀的象征。诗中的"万方时会"表明了来自四方的人们纷纷前来参与这一盛事,显示了朝廷的威严和统一的氛围。

诗词中提到的"祭祖考古"意味着对祖先的敬仰和对历史的追溯。王安石通过这些描写,彰显了宋代文化的传承和对传统礼仪的重视。

"乐奏虞曲,礼从周制"表明了王安石对礼乐制度的推崇和遵循。虞曲是一种古代礼乐曲目,体现了尊崇礼制的思想。这种繁复而庄重的音乐被认为是祭祀仪式中最适宜的乐曲。

最后一句"厘事既成,於皇来塈"揭示了一切事务准备就绪,等待着皇帝的亲临。这表明了皇帝在朝廷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明堂乐章的描绘,展现了宋代王朝的繁荣和庄严,以及对传统礼乐制度的尊崇。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皇帝的崇敬和对国家的忠诚。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明堂乐章二首》王安石 拼音读音参考

míng táng yuè zhāng èr shǒu
明堂乐章二首

yǒu yì míng táng, wàn fāng shí huì.
有奕明堂,万方时会。
zōng yǔ shèng kǎo, zuò dì zhī pèi.
宗予圣考,作帝之配。
lè zhuó yú qū, lǐ cóng zhōu zhì.
乐酌虞曲,礼从周制。
lí shì jì chéng, yú huáng lái jì.
厘事既成,於皇来塈。

更多诗词分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