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造句
“浣溪沙”的解释
浣溪沙[huàn xī shā] 浣溪沙 (曲调词牌)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等。
1、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摧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樽前。
2、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漫因睡起又登楼。伴我萧萧惟代马,笑人寂寂有牵牛,劳人只合一生休。纳兰容若
3、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盈盈自此隔银湾。便无风雪也摧残。青雀几时裁锦字,玉虫连夜剪春幡。不禁辛苦况相关。纳兰容若
4、浣溪沙,漠漠寒烟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秦观
5、浣溪沙,欲寄愁心朔雁边,西风浊酒惨离颜。黄花时节碧云天。古戍烽烟迷斥堠,夕阳村落解鞍鞯。不知征战几人还。纳兰容若
6、新生代词坛高手陈维崧写《浣溪沙·赠王郎》,“十五吴儿渲额黄,鹅笙炙罢口脂香,依稀记是小王昌”云云,又不知是哪个王郎了。
7、昨日的浣溪沙舞台茶味十足,一项项与茶有关的精彩非遗表演,让在场的每一位观众过足了“茶瘾”。
8、单士兵专栏只道寻常纳兰性德《浣溪沙》有诗,“当时只道是寻常”。
9、’秦少游这样一首幽幽怨怨的浣溪沙被狄先生演绎成这付模样,实在是不妥。
10、“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一首苏轼的浣溪沙,浓浓地勾勒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佳节。
11、浣溪沙,一作浣溪纱、浣纱溪。
12、“读书消得泼茶香”,《浣溪沙》描写的场景在徐莹心中一直是美好的回忆。
13、听得许苗茵正吟诵的,是宋朝词人晏殊的《浣溪沙》,于是接了上去: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4、一时间,浣溪沙鸡飞狗跳,惨绝人寰啊!小仙女看到容美人那个惨样,心里稍稍有些同情,随即她便闭上了眼睛,今天的事情让她懂得了,人不能太善良。
15、把成都新风新貌装进“水调歌头”、“浣溪沙”,“创佳”也就被很多人装进了心中。
16、浣溪沙中没有人替小仙女说话,她们差不多都是容美人一类的人物,孤独一身已成宿命,所以她们都是以一种冷漠麻木的心态看着。
17、清人王士禛《浣溪沙》词云“绿杨城郭是扬州”,***同志笔下的扬州不仅有绿杨,还有碧波荡漾的瘦西湖。
18、汶川活动周将持续到5月15日,每天于浣溪沙舞台演出三场以《爱在汶川》为题的精彩文艺节目,时间分别为11:30、14:00、16:00。
19、一、以***的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的“一唱雄鸡天下白”句为谜面,打一外交名词:谜底是“声明”。
20、余以联章浣溪沙编派鬼狐故事,亦是附此法之骥尾也。
21、他看着一位穿着藕色衫子的歌女,作了一首《浣溪沙》。
22、6月10日上午11点30分,在世园会浣溪沙舞台,来自捷克国家管弦乐团的Budvarka铜管乐队为游客上演了一场精彩的管弦音乐会。
23、30,*弯当红乐团——南拳妈妈在世园会浣溪沙舞台参与了“我和明星游世园”暑期音乐会。
24、一九五0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25、“天脊”取自苏轼《浣溪沙》中“上党从来天下脊”,因为长治市就是上党地区。
26、在河南兰考,***诵读了自填的词作追思焦裕禄,词牌名是什么?A、浣溪沙。
27、里面还设置了十多间包间,分别以清平乐、渔家傲、浪淘沙、浣溪沙、沁园春、如梦令、念奴娇、蝶恋花、一剪梅、临江仙、鹊桥仙、满江红等词牌名来命名。
其它词语造句
- 折戟沉沙造句
- 折戟造句
- 江堤造句
- 后会无期造句
- 咏唱造句
- 红领巾造句
- 安邦造句
- 三句不离本行造句
- 直抒己见造句
- 指天画地造句
- 无可争议造句
- 万死不辞造句
- 出淤泥而不染造句
- 远水不解近渴造句
- 走近造句
- 一大造句
- 远行造句
- 拗口令造句
- 蜉蝣造句
- 婷婷玉立造句
- 两手空空造句
- 由其造句
- 历久弥新造句
- 君子之交造句
- 老千造句
- 劳倦造句
- 久盛不衰造句
- 工薪阶层造句
- 坦言造句
- 香醇造句
- 枯瘦造句
- 建东造句
- 有志不在年高造句
- 签到造句
- 粗粝造句
- 找碴造句
- 木屐造句
- 递增造句
- 活泼可爱造句
- 神色自若造句
- 诀窍造句
- 日不暇给造句
- 前因后果造句
- 千金一诺造句
- 水幕造句
- 判若天渊造句
- 盘根问底造句
- 你说造句
- 山花烂漫造句
- 如约造句
- 如前所述造句
- 如旧造句
- 深秋造句
- 盲点造句
- 秋游造句
- 秋风造句
- 毫无例外造句
- 小祖宗造句
- 身姿造句
- 清隽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