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频点的诗词

关于频点的诗词(228首)

  • 21.《点绛唇(书事)》 宋·刘天迪

    一笑相逢,依稀似是桃根旧。
    娇波频溜。
    悄可灵犀透。
    扶过危桥,轻引纤纤手。
    频回首。
    何时还又。
    微月黄昏后。

  • 22.《沁园春(谢刘小山频寄所作)》 宋·程必

    君有新词,何妨为我,时遣奚奴。
    看此山大小,风流晋宋,眼中余子,苦自侏儒。
    九曲清溪,千枝杨柳,还记新条更有无。
    春将好,欲从君商略,君意何如。

  • 23.《点绛唇·别後长亭》 宋·陈允平

    别後长亭,翠芜寂寞分襟地。
    雁书空寄。
    归梦频东里。
    一曲秋风,写尽渊明意。
    凝情际。
    雨襟烟袂。
    都是黄花泪。

  • 24.《沁园春·漆点填眶》 元·邵亨贞

    漆点填眶,凤梢侵鬓,天然俊生。
    记隔花瞥见,疏星炯炯,倚阑延伫,止水盈盈。
    端正窥帘,瞢腾凭枕,睥睨檀郎长是青。
    销凝久,待嫣然一顾,密意将成。

  • 25.《频夜梦至南郑小益之间慨然感怀》 宋·陆游

    客枕梦游何处所,梁州西北上危台。
    雪云不隔平安火,一点遥从骆谷来。

  • 26.《烛影摇红·点点飞香》 宋·无名氏

    点点飞香,见梅知道春心透。
    怕寒不卷玉楼帘,羞与花同瘦。
    手拈青枝频嗅。
    诮冷落、蔷薇金斗。

  • 27.《点绛唇 高照 先生,宋朝遗老也,尝有长短》 元·邵亨贞

    每育之,自可想见屯落秋深景物。
    近见吴野舟诵,而涵咏不已,有当予心,故述即景,且期后约。
    极目平芜,渚寒烟暝秋波远。
    凫莺散乱。

  • 28.《点绛唇 高照 先生,宋朝遗老也,尝有长短》 元·邵亨贞

    每育之,自可想见屯落秋深景物。
    近见吴野舟诵,而涵咏不已,有当予心,故述即景,且期后约。
    极目平芜,渚寒烟暝秋波远。
    凫莺散乱。

  • 29.《相和歌辞·从军行三首》 唐·李约

    看图闲教阵,画地静论边。
    乌垒天西戍,鹰姿塞上川。
    路长须算日,书远每题年。
    无复生还望,翻思未别前。

  • 30.《相和歌辞·估客乐》 唐·元稹

    估客无住著,有利身即行。
    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
    父兄相教示,求利莫求名。
    求名有所避,求利无不营。

  • 31.《答史馆张学士段柳庶子学士集贤院看花见寄兼呈柳学士》 唐·韦应物

    班杨秉文史,对院自为邻。
    馀香掩阁去,迟日看花频。
    似雪飘阊阖,从风点近臣。
    南宫有芳树,不并禁垣春。

  • 32.《答史馆张学士段柳庶子学士集贤院看花见寄兼呈柳学士》 唐·韦应物

    班杨秉文史,对院自为邻。
    馀香掩阁去,迟日看花频。
    似雪飘阊阖,从风点近臣。
    南宫有芳树,不并禁垣春。

  • 33.《兵车行》 唐·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耶娘 一作:“爷”)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 34.《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唐·杜甫

    倚江楠树草堂前,故老相传二百年。
    诛茅卜居总为此,五月仿佛闻寒蝉。
    东南飘风动地至,江翻石走流云气。

  • 35.《绝句漫兴九首》 唐·杜甫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 36.《空梁落燕泥》 唐·顾况

    卷幕参差燕,常衔浊水泥。
    为黏珠履迹,未等画梁齐。
    旧点痕犹浅,新巢缉尚低。
    不缘频上落,那得此飞栖。

  • 37.《早秋江行》 唐·窦巩

    回望湓城远,西风吹荻花。
    暮潮江势阔,秋雨雁行斜。
    多醉浑无梦,频愁欲到家。
    渐惊云树转,数点是晨鸦。

  • 38.《寄贺田侍中东平功成》 唐·王建

    使回高品满城传,亲见沂公在阵前。
    百里旗幡冲即断,两重衣甲射皆穿。
    探知点检兵应怯,算得新移栅未坚。

  • 39.《寄贺田侍中东平功成》 唐·王建

    使回高品满城传,亲见沂公在阵前。
    百里旗幡冲即断,两重衣甲射皆穿。
    探知点检兵应怯,算得新移栅未坚。

  • 40.《宫词一百首》 唐·王建

    蓬莱正殿压金鳌,红日初生碧海涛。
    闲著五门遥北望,柘黄新帕御床高。
    殿前传点各依班,召对西来八诏蛮。
    上得青花龙尾道,侧身偷觑正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