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通物的诗词

关于通物的诗词(1032首)

  • 1.《中春感兴》 唐·齐己

    春风日日雨时时,寒力潜从暖势衰。
    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何处谢无私。
    通物理行堪掇,道合天机坐可窥。
    应是正人持造化,尽驱幽细入垆锤。

  • 2.《次韵和酬》 宋·杨蟠

    山风亦会山人意,卷尽天纷扫雪花。
    明月当楼情已兴,碧云落纸句还佳。
    天威忽应通物,仙侣相便合姓麻。
    群动已消林木响,卧看星斗隔窗纱。

  • 3.《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五耒耜》 宋·梅尧臣

    古圣通物宜,揉斲资粒食。
    稼穑尽民勤,垦耕穷地方。
    推化本神农,维时思后稷。
    我老欲归田,兹器已先识。

  • 4.《贺人致政》 宋·邵雍

    人情大率喜为官,达士何尝有所牵。
    解印本非嫌薄禄,挂冠殊不为高年。
    通物性兴衰理,遂悟天心用舍权。
    宜放襟怀在清景,吾乡况有好林泉。

  • 5.《黄金吟》 宋·邵雍

    身上有黄金,人无走陆沉。
    求时未必见,得处不因寻。
    辩捷非通物,涵容是了心。
    会弹无弦琴。
    然后能知音。

  • 6.《题仰孝廉事实后》 宋·叶适

    孝子久传名,诚通物表灵。
    当年虎失猛,此日竹还青。
    墓垦无留菽,庭荒枕旧厅。
    惟存古题志,宝惜胜如经。

  • 7.《西江月·不恋风花雪月》 元·侯善渊

    不恋风花雪月,屏除富贵功名。
    刳心去志黜聪明。
    洗涤无知之病。
    破尽人门幻影,方通物外圆成。
    忘形遗照*神凝。
    务本乐天知命。

  • 8.《赵忠州有苦寒懒起之句和其韵》 宋·陈文蔚

    生息同宇宙,形骸通物我。
    天寒雪盈尺,灶冷炉无火。
    酒面生红光,花枝娇阿娜。
    虽然太守乐,亦要民安妥。

  • 9.《缘识》 宋·宋太宗

    邪见终成僻,真如是久长。
    闲心通物外,日月四时忙。

  • 10.《逍遥咏》 宋·宋太宗

    逍遥通物性,大道有圆方。
    山谷高深浅,人心自短长。
    阴阳穷岂竭,造化入无疆。
    尘埃飞作垢,惊雁不成行。

  • 11.《伤王七秘书监寄呈扬州陆长史通简府僚广陵以广好事》 唐·宋之问

    王氏贵先宗,衡门栖道风。
    传心晤有物,秉化游无穷。
    学奥九流异,机玄三语同。
    书乃墨场绝,文称词伯雄。

  • 12.《孟仓曹步趾领新酒酱二物满器见遗老夫》 唐·杜甫

    楚岸通秋屐,胡床面夕畦。
    藉糟分汁滓,瓮酱落提携。
    饭粝添香味,朋来有醉泥。
    理生那免俗,方法报山妻。

  • 13.《天柱隐所重答江州应物》 唐·畅当

    寂寞一怅望,秋风山景清。
    此中惟草色,翻意见人行。
    荒径饶松子,深萝绝鸟声。
    阳崖全带日,宽嶂偶通耕。
    拙昧难容世,贫寒别有情。
    烦君琼玖赠,幽懒百无成。

  • 14.《景风扇物》 唐·张聿

    何处青蘋末,呈祥起远空。
    晓来摇草树,轻度净尘蒙。
    水上微波动,林前媚景通。
    寥天鸣万籁,兰径长幽丛。
    渐飏抟扶势,应从橐籥功。
    开襟若有日,愿睹大王风。

  • 15.《早夏青龙寺致斋凭眺感物因书十四韵》 唐·权德舆

    晓出文昌宫,憩兹青莲宇。
    洁斋奉明祀,凭览伤夐古。
    秦为三月火,汉乃一抔土。
    诈力自湮沦,霸仪终莽卤。

  • 16.《齐物二首》 唐·白居易

    青松高百尺,绿蕙低数寸。
    同生大块间,长短各有分。
    长者不可退,短者不可进。
    若用此理推,穷通两无闷。

  • 17.《齐物二首》 唐·白居易

    青松高百尺,绿蕙低数寸。
    同生大块间,长短各有分。
    长者不可退,短者不可进。
    若用此理推,穷通两无闷。

  • 18.《咸通十四年府试木向荣(题中用韵)》 唐·郑谷

    园林青气动,众木散寒声。
    败叶墙阴在,滋条雪后荣。
    欣欣春令早,蔼蔼日华轻。
    庾岭梅先觉,隋堤柳暗惊。
    山川应物候,皋壤起农情。
    只待花开日,连栖出谷莺。

  • 19.《咸通》 唐·韦庄

    咸通时代物情奢,欢杀金张许史家。
    破产竞留天上乐,铸山争买洞中花。
    诸郎宴罢银灯合,仙子游回璧月斜。
    人意似知今日事,急催弦管送年华。

  • 20.《高士咏·通玄真人》 唐·吴筠

    通玄贵阴德,利物非市朝。
    悠然大江上,散发挥轻桡。
    已陈缁帷说,复表沧浪谣。
    灭迹竟何往,遗文独昭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