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观形的诗词

关于观形的诗词(534首)

  • 1.《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 2.《三都赋》 魏晋·左思

    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 3.《登望楚山最高顶》 唐·孟浩然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
    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
    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

  • 4.《赠刘矮跛相士》 宋·文天祥

    炼石为形,铿金为音。
    世方好圆,痴守方心。
    阴阳絪緼,人一气质。
    善恶之微,证于声色。

  • 5.《遇物感兴因示子弟》 唐·白居易

    圣择狂夫言,俗信老人语。
    我有老狂词,听之吾语汝。
    吾观器用中,剑锐锋多伤。
    观形骸内,骨劲齿先亡。

  • 6.《苏幕遮 曲江上,看月华澄净,有个鸟飞》 元·潜真子

    灿灿明,天河曲。
    蚌上光辉,内长娑罗木。
    卯兔千年毛似玉。
    阴里生阳,只要人知悟。
    日中鸟乌,生三足。
    阳内藏阴,本向离中住。
    二物同收归一处。
    对景观形,*莫生尘污。

  • 7.《荆州十首》 宋·苏轼

    游人出三峡,楚地尽平川。
    北客随南贾,吴樯间蜀船。
    江侵平野断,风卷白沙旋。
    欲问兴亡意,重城自古坚。

  • 8.《荆州十首》 宋·苏轼

    南方旧战国,惨澹意犹存。
    慷慨因刘表,凄凉为屈原。
    废城犹带井,古姓聚成村。
    亦解观形胜,升平不敢论。

  • 9.《与李彭年同送崔岐归二曲,马上口占》 宋·苏轼

    霜乾木落爱秦川,兴发身轻逐鸟翩。
    贪看暮山忘远近,强陪归客更留连。
    貂裘犯雪观形胜,骏马随鹰抟野鲜。
    为问南溪李夫子,壮心应未逐流年。

  • 10.《赠无咎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为韵八首》 宋·张耒

    贤愚譬观形,美丑不自见。
    医肱待三折,剑铁要百链。
    磨君古青铜,汰简寄明辨。
    一智出千愚,食芹敢忘献。

  • 11.《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五首》 宋·黄庭坚

    上皇曾御昭仪传,镜里观形只眼前。
    养得禄儿倾四海,千秋更有一伶玄。

  • 12.《刑部厅海棠见赠依韵答永叔二首》 宋·梅尧臣

    摇摇墙头花,蒨蒨有好色。
    高枝笑粲粲,低枝明皪皪。
    但与风相撩,不与风相得。
    风吹莫苦急,游子汉日昃。
    彭祖与颜回,相去犹瞬息。
    观形影篇,曷在神所释。
    不可废我吟,毕竟焉免白。

  • 13.《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其二五郡》 宋·苏辙

    蜀人不信秦川好,食蔗从梢未及甘。
    当道沙尘类河北,依山水竹似江南。
    观形随阜饮溪鹿,云气侵山食叶蚕。
    犹有道人迎客笑,白须黄袖岂非聃。

  • 14.《五郡》 宋·苏辙

    蜀人不信秦川好,食蔗従梢未及甘。
    当道沙尘类河北,依山水竹似江南。
    观形随阜饮溪鹿,云气侵山食叶蚕。
    犹有道人迎客笑,白须黄袖岂非聃。

  • 15.《和清源太保闲居偶怀》 唐·徐铉

    朝退闲斋落叶天,道心真气本仙源。
    帘前风月澄秋景,门外轮蹄任世喧。
    棋罢早寒生北户,酒醒黄菊花满西园。
    时人自有思齐者,践迹观形不在言。

  • 16.《渡淮》 宋·孔武仲

    扁舟次淮浦,利涉得春风。
    脱险鼋鼍畔,问津桑枯中。
    俯窥清夺魄,回望渺吞空。
    委注虽天力,经论是禹功。

  • 17.《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 唐·王昌龄

    斋心问易太阳宫,八卦真形一气中。
    仙老言馀鹤飞去,玉清坛上雨濛濛。

  • 18.《观李九少府翥树宓子贱神祠碑》 唐·高适

    吾友吏兹邑,亦尝怀宓公。
    安知梦寐间,忽与精灵通。
    一见兴永叹,再来激深衷。
    宾从何逶迤,二十四老翁。

  • 19.《续得观书,迎就当阳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峡》 唐·杜甫

    自汝到荆府,书来数唤吾。
    颂椒添讽咏,禁火卜欢娱。
    舟楫因人动,形骸用杖扶。
    天旋夔子国,春近岳阳湖。

  • 20.《西陵口观海》 唐·薛据

    长江漫汤汤,近海势弥广。
    在昔胚浑凝,融为百川泱。
    地形失端倪,天色灒滉漾。
    东南际万里,极目远无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