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关于纤弹处的诗词(29首)

  • 1.《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 唐·温庭筠

    纤弹处真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
    春露□朝华,秋波浸晚霞。
    风流心上物,本为风流出。
    看取薄情人,罗衣无此痕。
    ?

  • 2.《菩萨蛮》 唐·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 3.《六州歌头(美人指甲)》 宋·刘过

    销薄春冰,碾轻寒玉,渐长渐弯。
    见凤鞋泥污,偎人强剔,龙涎香断,拨火轻翻。
    学抚瑶琴,时时欲翦,更掬水鱼鳞波底寒。
    纤柔处,试摘花香满,镂枣成班。

  • 4.《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唐·花蕊夫人

    五云楼阁凤城间,花木长新日月闲。
    三十六宫连内苑,太平天子住昆山。
    会真广殿约宫墙,楼阁相扶倚太阳。
    净甃玉阶横水岸,御炉香气扑龙床。

  • 5.《宫词百首》 唐·和凝

    紫燎光销大驾归,御楼初见赭黄衣。
    千声鼓定将宣赦,竿上金鸡翅欲飞。
    北阙晴分五凤楼,嵩山秀色护神州。
    洛河自契千年运,更拟波中出九畴。

  • 6.《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汉·佚名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 7.《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 8.《九叹》 两汉·刘向

    逢纷
    伊伯庸之末胄兮,谅皇直之屈原。
    云余肇祖于高阳兮,惟楚怀之婵连。
    原生受命于贞节兮,鸿永路有嘉名。

  • 9.《孔雀东南飞》 两汉·汉无名氏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
    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

  • 10.《霓裳羽衣舞歌》 唐·白居易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
    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间俗衣服。

  • 11.《三都赋》 魏晋·左思

    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 12.《咏怀八十二首》 魏晋·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 13.《西征赋》 魏晋·潘安

    岁次玄枵,月旅蕤宾,丙丁统日,乙未御辰。
    潘子凭轼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 14.《寒溪》 唐·孟郊

    霜洗水色尽,寒溪见纤鳞。
    幸临虚空镜,照此残悴身。
    潜滑不自隐,露底莹更新。
    豁如君子怀,曾是危陷人。

  • 15.《探春令》 宋·蒋捷

    玉窗蝇字记春寒,满茸丝红处。
    画翠鸳、双展金蜩翅。
    未抵我、愁红腻。
    芳心一点天涯去。
    絮濛濛遮住。
    旧对花、弹阮纤琼指。
    为粉靥、空弹泪。

  • 16.《西京赋》 两汉·张衡

    有冯虚公子者,心侈体忲,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是以多识前代之载。
    言于安处先生曰: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此牵乎天者也。
    处沃土则逸,处瘠土则劳,此系乎地者也。
    惨则鲜于欢,劳则褊于惠,能违之者寡矣。

  • 17.《啄木词》 宋·张耒

    红锦长绦当背垂,紫檀槽稳横朱丝。
    美人亭亭面如雪,纤手当弦金杆拨。
    弹成丁丁啄木声,春林蔽日春昼晴。
    徘徊深枝穿翠叶,玉喙劳时还暂歇。

  • 18.《贺新郎(寿李端明)》 宋·程必

    袖手云溪畔。
    看人间、纷纷饥乌腐鼠,触蛮交战。
    便得金鱼垂玉带,多少雌黄点勘。
    算此语、必非河汉。

  • 19.《后彩云曲》 近代·樊增祥

    纳兰昔御仪鸾殿,曾以宰官三召见。
    画栋珠簾霭御香,金床玉几开宫扇。
    明年西幸万人哀,桂观蜚廉委劫灰。
    虏骑乱穿驿道走,汉宫重见柏梁灾。

  • 20.《夜坐看搊筝》 唐·王諲

    调筝夜坐灯光里,却挂罗帷露纤指。
    朱弦一一声不同,玉柱连连影相似。
    不知何处学新声,曲曲弹来未睹名。
    应是石家金谷里,流传未满洛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