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疏数的诗词

关于疏数的诗词(921首)

  • 1.《永州八记》 唐·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慄。
    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 2.《小石城山记》 唐·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 3.《齐天乐(端午)》 宋·杨无咎

    疏数点黄梅雨。
    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
    更钗袅朱符,臂缠红缕。

  • 4.《病减逢春,期白二十二、辛大不至十韵》 唐·元稹

    病与穷阴退,春从血气生。
    寒肤渐舒展,阳脉乍虚盈。
    就日临阶坐,扶床履地行。
    问人知面瘦,祝鸟愿身轻。

  • 5.《明融盆池二首》 宋·沈说

    凉入湘帘影半开,小窗午枕梦初回。
    疏数叶秋菰上,也解声声报雨来。

  • 6.《石鱼》 宋·秦观

    佛宫琢琳琅,悬鱼警群聪。
    缓扣集方袍,急拊趋百工。
    虽无笋虚器,自协徵与宫。
    犁然当人心,邈有炎氏风。

  • 7.《留别汝守王待制仲仪》 宋·梅尧臣

    来时柳未芽,去见杏吐萼。
    相欢无几日,节候已非昨。
    邂逅二十年,三遇二暌索。
    会合信难常,焉用计疏数

  • 8.《和俞成大八月梅花》 宋·洪咨夔

    秋光深处送春来,青叶扶疏数点梅。
    料是知君新酿熟,搀先九月菊花开。

  • 9.《送陈彦功入都》 宋·曹彦约

    握手论心九历年,中间多难不堪传。
    相亲幕府分襟后,说到铜官制锦前。
    访我田园犹命驾,爱贤时节好加鞭。
    别怀莫问书疏数,老病无端日书眠。

  • 10.《夜雨》 宋·郑清之

    依风急雨垫秋清,疏数无时总有声。
    最是可怜云裹月,几番阴翳几番明。

  • 11.《水琴》 宋·赵汝鐩

    盎缶停涵水一泓,中存雅意超器形。
    欲滴未滴天地寂,须臾宫商若相赓。
    妙趣不劳徽外索,泛声不自弦上生。
    小点恩怨作儿语,大点九皋闻鹤鸣。

  • 12.《哭瓢饮陈子在》 宋·薛嵎

    每恨去城远,番番语别难。
    论交置疏数,尽醉就团栾。
    事往遽成感,松彫不待寒。
    尚余亲翰墨,收沔再三看。

  • 13.《郢城西北有大古冢数十观其封域多是楚时诸王…尽知之》 唐·张九龄

    蘋藻生南涧,蕙兰秀中林。
    嘉名有所在,芳气无幽深。
    楚子初逞志,樊妃尝献箴。
    能令更择士,非直罢从禽。

  • 14.《疏影》 宋·吴潜

    千门委玉。
    是个人富贵,才隔今宿。
    冒栋摧檐,都未商量,呼童且伴庭竹。
    千蹊万径行踪灭,渺不认、溪南溪北。

  • 15.《暗香疏影·夹钟宫赋墨梅》 宋·吴文英

    占春压一。
    卷峭寒万里,平沙飞雪。
    数点酥钿,凌晓东风□吹裂。
    独曳横梢瘦影,入广平、裁冰词笔。

  • 16.《疏影(梅影)》 宋·周密

    冰条木叶。
    又横斜照水,一花初发。
    素壁秋屏,招得芳魂,仿佛玉容明灭。
    疏疏满地珊湖冷,全误却、扑花幽蝶。

  • 17.《红情(疏影、暗香,姜白石为梅著语,因易之曰红情、绿意以荷花荷叶咏之)》 宋·张炎

    无边香色。
    记涉江自采,锦机云密。
    翦翦红衣,学舞波心旧曾识。
    一见依然似语,流水远、几回空忆。

  • 18.《论贵粟疏》 两汉·晁错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民贫,则奸邪生。

  • 19.《论积贮疏》 两汉·贾谊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 20.《治安疏》 明·海瑞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
    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
    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将有所不称其任。
    是故事君之道宜无不备,而以其责寄臣工,使之尽言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