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画鼓的诗词

关于画鼓的诗词(653首)

  • 1.《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宋·晏殊

    画鼓声中昏又晓。
    时光只解催人老。
    求得浅欢风日好。
    齐揭调。
    神仙一曲渔家傲。
    绿水悠悠天杳杳。
    浮生岂得长年少。
    莫惜醉来开口笑。
    须信道。
    人间万事何时了。

  • 2.《画鼓》 唐·李郢

    尝闻画鼓动欢情,及送离人恨鼓声。
    两杖一挥行缆解,暮天空使别魂惊。

  • 3.《画鼓》 唐·李郢

    尝闻画鼓动欢情,及送离人恨鼓声。
    两杖一挥行缆解,暮天空使别魂惊。

  • 4.《清平乐·风光紧急》 宋·朱淑真

    风光紧急。
    三月俄三十。
    拟欲留连计无及。
    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
    城头画鼓轻敲。
    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 5.《沁园春·梦孚若》 宋·刘克庄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
    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
    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
    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 6.《鸳湖曲》 清·吴伟业

    鸳鸯湖畔草粘天,二月春深好放船。
    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溪烟。
    烟雨迷离不知处,旧堤却认门前树。
    树上流莺三两声,十年此地扁舟住。

  • 7.《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 元·詹玉

    相逢唤醒京华梦,吴尘暗斑吟发。
    倚担评花,认旗沽酒,历历行歌奇迹。
    吹香弄碧。
    有坡柳风情,逋梅月色。

  • 8.《清平乐·风光紧急》 宋·朱淑真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
    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
    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 9.《湖亭观竞渡》 宋·楼钥

    涵虚歌舞拥邦君,两两龙舟来往频。
    闰月风光三月景,二分烟水八分人。
    锦标赢得千人笑,画鼓敲残一半春。
    薄暮游船分散去,尚余箫鼓绕湖滨。

  • 10.《戏作呈赵通判胡教授张总干》 宋·岳珂

    人言春游无不好,一日宴客三日饱。
    翁言此语特未定,一日宴客三日病。
    人生所原筋力强,问花访柳同壶觞。
    老夫岂无少年狂,胡为兀兀坐一床。

  • 11.《喜迁莺(端午泛湖)》 宋·黄裳

    梅霖初歇。
    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
    斗巧尽输年少,玉腕彩丝双结。

  • 12.《喜迁莺(端午泛湖)》 宋·黄裳

    梅霖初歇。
    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
    斗巧尽输年少,玉腕彩丝双结。

  • 13.《鸳湖曲》 清·吴伟业

    驾鸯湖畔草粘天,二月春深好放船。
    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路烟。
    烟雨迷离不知处,旧堤却认门前树。
    树上流莺三两声,十年此地扁舟住。

  • 14.《感讽六首》 唐·李贺

    人间春荡荡,帐暖香扬扬。
    飞光染幽红,夸娇来洞房。
    舞席泥金蛇,桐竹罗花床。
    眼逐春瞑醉,粉随泪色黄。

  • 15.《柘枝妓》 唐·白居易

    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
    红蜡烛移桃叶起,紫罗衫动柘枝来。
    带垂钿胯花腰重,帽转金铃雪面回。
    看即曲终留不住,云飘雨送向阳台。

  • 16.《想东游五十韵》 唐·白居易

    海内时无事,江南岁有秋。
    生民皆乐业,地主尽贤侯。
    郊静销戎马,城高逼斗牛。
    平河七百里,沃壤二三州。

  • 17.《想东游五十韵》 唐·白居易

    海内时无事,江南岁有秋。
    生民皆乐业,地主尽贤侯。
    郊静销戎马,城高逼斗牛。
    平河七百里,沃壤二三州。

  • 18.《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游道林岳麓寺题示》 唐·沈传师

    承明年老辄自论,乞得湘守东南奔。
    为闻楚国富山水,青嶂逦迤僧家园。
    含香珥笔皆眷旧,谦抑自忘台省尊。

  • 19.《周员外席上观柘枝(一作周员外出双舞柘枝妓)》 唐·张祜

    画鼓拖环锦臂攘,小娥双换舞衣裳。
    金丝蹙雾红衫薄,银蔓垂花紫带长。
    鸾影乍回头并举,凤声初歇翅齐张。
    一时欻腕招残拍,斜敛轻身拜玉郎。

  • 20.《感王将军柘枝妓殁》 唐·张祜

    寂寞春风旧柘枝,舞人休唱曲休吹。
    鸳鸯钿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
    画鼓不闻招节拍,锦靴空想挫腰肢。
    今来座上偏惆怅,曾是堂前教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