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关于沈大地的诗词(171首)

  • 21.《次韵沈世德抚干川咏轩》 宋·周必大

    江山倏清丽,云月助色泽。
    向来面面景,今日谁洗涤。
    主人倚晴槛,回首笑谓客。
    府公实知己,馀事懒经画。

  • 22.《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 唐·杜甫

    出郭眄细岑,披榛得微路。
    溪行一流水,曲折方屡渡。
    赞公汤休徒,好静心迹素。
    昨枉霞上作,盛论岩中趣。

  • 23.《送沈士赴苏州,李中丞招以诗赠行》 唐·杜牧

    山城树叶红,下有碧溪水。
    溪桥向吴路,酒旗夸酒美。
    下马此送君,高歌为君醉。
    念君苞材能,百工在城垒。

  • 24.《送沈士赴苏州,李中丞招以诗赠行》 唐·杜牧

    山城树叶红,下有碧溪水。
    溪桥向吴路,酒旗夸酒美。
    下马此送君,高歌为君醉。
    念君苞材能,百工在城垒。

  • 25.《和陈大庾新建邑庠讲堂》 宋·刘黻

    从来道体播翔沈,黉序舂容领佩衿。
    庭草静中春不老,岭梅孤处日相雪。
    艮蒙已探圣贤蕴,剥复方知天地心。
    赖有诸公扶大道,如予未害入深林。

  • 26.《和沈潜诚崔氏园九尾龟》 宋·李复

    天生神物非偶然,此龟不知今几年。
    世传一尾直百岁,计应生在晋魏前。
    长江不挂豫且网,得来佳处游林泉。
    穹然苍甲大如屋,欲负三山翔群仙。

  • 27.《开成大行皇帝挽歌词四首,奉敕撰进》 唐·白居易

    御宇恢皇化,传家叶至公。
    华夷臣妾内,尧舜弟兄中。
    制度移民俗,文章变国风。
    开成与贞观,实录事多同。

  • 28.《苕溪草堂自大历三年夏新营洎秋及春…四十三韵》 唐·皎然

    万虑皆可遗,爱山情不易。
    自从东溪住,始与人群隔。
    应物非宿心,遗身是吾策。
    先民崆峒子,沦景事金液。

  • 29.《大酺》 宋·杨泽民

    渐雨回春,风清夏,垂柳凉生芳屋。
    馀花犹满地,引蜂游蝶戏,慢飞轻触。
    院宇深沈,帘栊寂静,苍玉时敲疏竹。
    雕梁新来燕,恣呢喃不住,似曾相熟。

  • 30.《满庭芳(戊戍上元喜霁,访开桃洞)》 宋·程必

    去腊飞花,今春未已,迤逦将度元宵。
    俄然甲子,青帝下新条。
    净扫一天沈霭,红轮满、大地山河。
    从今好,便当听取,万国起歌谣。

  • 31.《赠奉议沈辽》 宋·张舜民

    凫胫天生短,鹤胫本来长。
    一朝有客欲断续,二物无地逃悲伤。
    吾徒曾匪凫鹤匹,又取圣贤为学术。
    解将轩冕等浮云,宁免傥来并执一。

  • 32.《大水行》 宋·王炎

    屯云墨色日将暮,晦明挥霍雨如注。
    水声夜半摇匡床,平旦出门吁可畏。
    盘涡溔瀁吞边旁,悍流汹涌行中央。
    日中雨复绠縻下,沟塍水跃皆浑黄。

  • 33.《游大明寺》 宋·宋庠

    總辔出西坰,寥寥旭宇明。
    丛冈森地秀,飞塔恍神行。
    惠味沾仙露,疲心识化城。
    远香来不断,空梵过犹清。

  • 34.《七月初一日淮浙大潮巨风亘古所无二首》 宋·方回

    等是耕王土,谁令住海滨。
    死沈凡几屋,生哭并无人。
    可痛淮连浙,兼忧广及闽。
    鲸鲵容此物,蝼蚁视吾民。
    浪祭推潮鬼,虚祈主地神。
    怀襄吾未见,七十五年身。

  • 35.《偈颂三十四首》 宋·释如净

    大地平沈,此座高广。
    千变万化,无功受赏。

  • 36.《偈颂三十四首》 宋·释如净

    大地平沈,侧布黄金。
    虚空透阔,高架枬檀。
    依稀马厩,仿佛牛栏。
    鹘眼鹰眼不许看。

  • 37.《偈颂一百零二首》 宋·释绍昙

    百鸟啼春风,村村自花柳。
    揭示目前机,大地人积压有。
    随声逐色,活陷重围。
    盖色骑声,翻成窠臼。
    牢关击碎,海岳平沈。
    山鸟自啼花自笑,到头一点不关心。

  • 38.《送台州沈虞卿使君入朝》 宋·孙应时

    东南数十州,今惟本根地。
    因乃军国须,支吾亦良费。
    簿书高没人,大率非古意。
    先生海邦来,历历眼中事。

  • 39.《上林赋》 两汉·司马相如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
    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
    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
    今齐列为东藩,而外私肃慎,捐国逾限,越海而田,其于义固未可也。

  • 40.《张好好诗》 唐·杜牧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
    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
    后二岁,为沈著作以双鬟纳之。
    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