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树色的诗词

关于树色的诗词(2559首)

  • 1.《老树》 宋·戴表元

    老树老且枯,数柯枝缀之。
    虫来食其叶,藤来缠其皮。
    幸然根本坚,未至甚雕披。
    风霜既无损,雨露犹见私。

  • 2.《僦舍西斋小圃竹树森植秋日摇落对之翛然因作》 宋·宋祁

    避事长卿志,闲居郎将流。
    无心婴外物,有兴为高秋。
    僦舍馀三亩,畸人代一邱。
    园空树色至,日淡暝烟浮。

  • 3.《碧鸡秋色(滇阳六景之一)》 明·机先

    碧鸡西望水天虚,漠漠秋光画不如。
    翠壁烟华摇浪处,丹崖树色着霜初。
    前朝有阁今游鹿,落日何人独钓鱼。
    却讶维舟湓浦上,芙蓉九叠看匡庐。

  • 4.《蓟门烟树》 明·李东阳

    蓟丘城外访遗纵,树色烟光远更重。
    飞雨过时青未了,落花残处绿还浓。
    路迷南郭将三里,望断西林有数蜂。
    坐久不知迟日霁,隔溪僧寺午时钟。

  • 5.《送魏万之京》 唐·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树色 一作:曙)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 6.《踏莎行·小径红稀》 宋·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
    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蒙 通:濛)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
    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 7.《踏莎行·小径红稀》 宋·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 8.《西宫春怨》 唐·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 9.《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 10.《送狄宗亨》 唐·王昌龄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 11.《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 唐·王维

    帝子远辞丹凤阙,天书遥借翠微宫。
    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
    林下水声喧语笑,岩间树色隐房栊。
    仙家未必能胜此,何事吹笙向碧空。

  • 12.《月下弹琴记集句诗(二十首)》 明·李桢

    云想衣裳花想容,青春已过乱离中。
    功名富贵若长在,得丧悲欢尽是空。
    窗里日光飞野马,岩前树色隐房栊。
    身无彩凤双飞翼,油璧香车不再逢。

  • 13.《江南曲四首》 唐·储光羲

    绿江深见底,高浪直翻空。
    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
    逐流牵荇叶,缘岸摘芦苗。
    为惜鸳鸯鸟,轻轻动画桡。

  • 14.《相和歌辞·采桑》 唐·刘希夷

    杨柳送行人,青青西入秦。
    秦家采桑女,楼上不胜春。
    盈盈灞水曲,步步春芳绿。
    红脸耀明珠,绛唇含白玉。

  • 15.《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 唐·高适

    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
    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
    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

  • 16.《潇湘八景画·山市晴岚》 明·朱瞻基

    茅屋几家山下住,长桥遥接山前路。
    湖天雨过晓色开,满市晴岚带烟树。
    远山近山杳霭间,前村后村相弥漫。
    浮蓝积翠久不散,悬崖滴露松稍寒。

  • 17.《丙子兵祸台温为烈宁海虽经焚掠然耕者不废丁》 宋·舒岳祥

    白兔秋毫绽,青虫树色并。
    兴亡谁与吊,聊复快新晴。

  • 18.《九日宴集,醉题郡楼,兼呈周、殷二判官》 唐·白居易

    前年九日馀杭郡,呼宾命宴虚白堂。
    去年九日到东洛,今年九日来吴乡。
    两边蓬鬓一时白,三处菊花同色黄。

  • 19.《同卢拾遗过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给事首春…不果斯诺》 唐·王维

    托身侍云陛,昧旦趋华轩。
    遂陪鹓鸿侣,霄汉同飞翻。
    君子垂惠顾,期我于田园。
    侧闻景龙际,亲降南面尊。

  • 20.《酬金部王郎中省中春日见寄》 唐·卢纶

    南宫树色晓森森,虽有春光未有阴。
    鹤侣正疑芳景引,玉人那为簿书沈。
    山含瑞气偏当日,莺逐轻风不在林。
    更有阮郎迷路处,万株红树一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