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尘物的诗词

关于尘物的诗词(1921首)

  • 81.《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 唐·骆宾王

    促驾逾三水,长驱望五原。
    天阶分斗极,地理接楼烦。
    溪月明关陇,戎云聚塞垣。
    山川殊物候,风壤异凉暄。

  • 82.《感遇诗三十八首》 唐·陈子昂

    微月生西海,幽阳始代升。
    圆光正东满,阴魄已朝凝。
    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
    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

  • 83.《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 唐·陈子昂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
    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
    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
    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

  • 84.《至尉氏》 唐·张说

    夕次阮公台,啸歌临爽垲。
    高名安足赖,故物今皆改。
    吾兄昔兹邑,遗爱称贤宰。
    桑中雉未飞,屋上乌犹在。

  • 85.《闻雨》 唐·张说

    多雨绝尘事,寥寥入太玄。
    城阴疏复合,檐滴断还连。
    念我劳造化,从来五十年。
    误将心徇物,近得还自然。
    闲居草木侍,虚室鬼神怜。
    有时进美酒,有时泛清弦。
    声真不世识,心醉岂言诠。

  • 86.《东都酺宴四首》 唐·张说

    重华升宝历,轩帝眇闲居。
    政成天子孝,俗返上皇初。
    忘味因观乐,欢心寄合酺.自怜疲马意,恋恋主恩馀。
    朱城尘曀灭,翠幕景情开。

  • 87.《奉和圣制经河上公庙应制》 唐·张说

    河上无名老,知非汉代人。
    先探道德要,留待圣明辰。
    玄妙为天下,清虚用谷神。
    化将和气一,风与太初邻。
    灵庙观遗像,仙歌入至真。
    皇心齐万物,何处不同尘。

  • 88.《三日独坐驩州思忆旧游》 唐·沈佺期

    两京多节物,三日最遨游。
    丽日风徐卷,香尘雨暂收。
    红桃初下地,绿柳半垂沟。
    童子成春服,宫人罢射鞴。

  • 89.《征君宅》 唐·许景先

    征君昔嘉遁,抗迹遗俗尘。
    了心悟有物,乘化游无垠。
    道丧历千载,复存颍阳真。
    上虞佳山水,晚岁耽隐沦。

  • 90.《清谿馆作》 唐·谈戭

    指途清谿里,左右唯深林。
    云蔽望乡处,雨愁为客心。
    遇人多物役,听鸟时幽音。
    何必沧浪水,庶兹浣尘襟。

  • 91.《奉使登终南山》 唐·王湾

    常爱南山游,因而尽原隰。
    数朝至林岭,百仞登嵬岌。
    石壮马径穷,苔色步缘入。
    物奇春状改,气远天香集。

  • 92.《晚夏马嵬卿叔池亭即事寄京都一二知己》 唐·王湾

    忝职畿甸淹,滥陪时俊后。
    才轻策疲劣,势薄常驱走。
    牵役劳风尘,秉心在岩薮。
    宗贤开别业,形胜代希偶。

  • 93.《戏赠张五弟諲三首(时在常乐东园,走笔成)》 唐·王维

    吾弟东山时,心尚一何远。
    日高犹自卧,钟动始能饭。
    领上发未梳,妆头书不卷。
    清川兴悠悠,空林对偃蹇。

  • 94.《桃源行》 唐·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 95.《酬贺四赠葛巾之作》 唐·王维

    野巾传惠好,兹贶重兼金。
    嘉此幽栖物,能齐隐吏心。
    早朝方暂挂,晚沐复来簪。
    坐觉嚣尘远,思君共入林。

  • 96.《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 唐·李颀

    累荐贤良皆不就,家近陈留访耆旧。
    韩康虽复在人间,王霸终思隐岩窦。
    清冷池水灌园蔬,万物沧江心澹如。

  • 97.《贻袁三拾遗谪作》 唐·储光羲

    倾盖洛之滨,依然心事亲。
    龙门何以峻,曾是好词人。
    珥笔朝文陛,含章讽紫宸。
    帝城多壮观,被服长如春。

  • 98.《落第,赠杨侍御兼拜员外仍充安大夫判官赴范阳》 唐·刘长卿

    职副旌旄重,才兼识量通。
    使车遥肃物,边策远和戎。
    掷地金声著,从军宝剑雄。
    官成稽古力,名达济时功。

  • 99.《送薛据宰涉县(自永乐主簿陟状,寻复选受此官)》 唐·刘长卿

    故人河山秀,独立风神异。
    人许白眉长,天资青云器。
    雄辞变文名,高价喧时议。
    下笔盈万言,皆合古人意。

  • 100.《早春赠别赵居士还江左,时长卿下第归嵩阳旧居》 唐·刘长卿

    见君风尘里,意出风尘外。
    自有沧洲期,含情十馀载。
    深居凤城曲,日预龙华会。
    果得僧家缘,能遗俗人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