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寻迹的诗词

关于寻迹的诗词(816首)

  • 1.《和育王十二题·佛迹峰》 宋·李覯

    佛迹空中兹,佛心无处所。
    寻迹以求之,似学邯郸步。

  • 2.《四明山诗·鹿亭》 唐·陆龟蒙

    鹿亭岩下置,时领白麛过。
    草细眠应久,泉香饮自多。
    认声来月坞,寻迹到烟萝。
    早晚吞金液,骑将上绛河。

  • 3.《览显忠上人诗》 宋·梅尧臣

    昔读远公传,颇闻高行僧。
    庐山将欲雪,瀑布结成冰。
    寻迹数百载,历危千万层。
    师来笑贾岛,任教飞片落杯中。
    晓来城郭遮无路,阮籍驱车莫叹穷。

  • 4.《再赋醒心亭》 宋·姜特立

    小桥枕沧湾,一水绕清激。
    横来莫知源,委去无寻迹
    戏鱼时度浅,好鸟忽鸣寂。
    堂坳隐空谾,竹树閟寒碧。

  • 5.《与袁补阙寻蔡拾遗会此公出行后蔡有五韵诗…以此篇答焉》 唐·张九龄

    辙迹陈家巷,诗书孟子邻。
    偶来乘兴者,不值草玄人。
    契是忘年合,情非累日申。
    闻君还薄暮,见眷及兹辰。
    赠我如琼玖,将何报所亲。

  • 6.《寻龙湍》 唐·孙逖

    仙穴寻遗迹,轻舟爱水乡。
    溪流一曲尽,山路九峰长。
    渔父歌金洞,江妃舞翠房。
    遥怜葛仙宅,真气共微茫。

  • 7.《奉陪萧使君入鲍达洞寻灵山寺》 唐·刘长卿

    山居秋更鲜,秋江相映碧。
    独临沧洲路,如待挂帆客。
    遂使康乐侯,披榛著双屐。
    入云开岭道,永日寻泉脉。

  • 8.《寻梅道士(一作寻梅道士张山人)》 唐·孟浩然

    彭泽先生柳,山阴道士鹅。
    我来从所好,停策汉阴多。
    重以观鱼乐,因之鼓枻歌。
    崔徐迹未朽,千载揖清波。

  • 9.《寻梅道士(一作寻梅道士张山人)》 唐·孟浩然

    彭泽先生柳,山阴道士鹅。
    我来从所好,停策汉阴多。
    重以观鱼乐,因之鼓枻歌。
    崔徐迹未朽,千载揖清波。

  • 10.《寻山僧不遇作》 唐·李白

    石径入丹壑,松门闭青苔。
    闲阶有鸟迹,禅室无人开。
    窥窗见白拂,挂壁生尘埃。
    使我空叹息,欲去仍裴回。
    香云遍山起,花雨从天来。
    已有空乐好,况闻青猿哀。
    了然绝世事,此地方悠哉。

  • 11.《晚出府舍与独孤兵曹、令狐士曹南寻朱雀街归里第》 唐·韦应物

    分曹幸同简,联骑方惬素。
    还从广陌归,不觉青山暮。
    翻翻鸟未没,杳杳钟犹度。
    寻草远无人,望山多枉路。
    聊参世士迹,尝得静者顾。
    出入虽见牵,忘身缘所晤。

  • 12.《草堂村寻罗生不遇》 唐·岑参

    数株谿柳色依依,深巷斜阳暮鸟飞。
    门前雪满无人迹,应是先生出未归。

  • 13.《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 唐·杜甫

    出郭眄细岑,披榛得微路。
    溪行一流水,曲折方屡渡。
    赞公汤休徒,好静心迹素。
    昨枉霞上作,盛论岩中趣。

  • 14.《梦寻西山准上人》 唐·钱起

    别处秋泉声,至今犹在耳。
    何尝梦魂去,不见雪山子。
    新月隔林时,千峰翠微里。
    言忘心更寂,迹灭云自起。
    觉来缨上尘,如洗功德水。

  • 15.《酬赵给事相寻不遇留赠》 唐·钱起

    谁忆颜生穷巷里,能劳马迹破春苔。
    忽看童子扫花处,始愧夕郎题凤来。
    斜景适随诗兴尽,好风才送珮声回。
    岂无鸡黍期他日,惜此残春阻绿杯。

  • 16.《郎员外见寻不遇》 唐·钱起

    轩骑来相访,渔樵悔晚归。
    更怜垂露迹,花里点墙衣。

  • 17.《寻东溪还湖中作》 唐·刘昚虚

    出山更回首,日暮清溪深。
    东岭新别处,数猿叫空林。
    昔游有初迹,此路还独寻。
    幽兴方在往,归怀复为今。
    云峰劳前意,湖水成远心。
    望望已超越,坐鸣舟中琴。

  • 18.《虢州逢侯钊同寻南观因赠别(时居停务)》 唐·卢纶

    相见翻惆怅,应怜责废官。
    过深惭禄在,识浅赖刑宽。
    独失耕农业,同思弟侄欢。
    衰贫羞客过,卑束会君难。

  • 19.《山中访道者(一作入白芝溪寻黄尊师)》 唐·于鹄

    触烟入溪口,岸岸唯柽栎。
    其中尽碧流,十里不通屐。
    出林山始转,绝径缘峭壁。
    把藤借行势,侧足凭石脉。

  • 20.《山中访道者(一作入白芝溪寻黄尊师)》 唐·于鹄

    触烟入溪口,岸岸唯柽栎。
    其中尽碧流,十里不通屐。
    出林山始转,绝径缘峭壁。
    把藤借行势,侧足凭石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