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地宝的诗词

关于地宝的诗词(1114首)

  • 1.《贺新凉(寿壑相母夫人)》 宋·张榘

    萸菊香凝雾。
    记重阳、才经三日,帨悬朱户。
    紫殿玉垣称寿斝,潋滟琼花清露。
    正万里、尘清淮浦。

  • 2.《谢安大使儿遗白玉环》 宋·魏了翁

    宝刀切寒玉,解作环无端。
    连蜷虹贯日,晶润晴生烟。
    帝省岷嶓下,冠佩人閒閒。
    乃饬坤之灵,效贡穷山渊。

  • 3.《七月十七日游浮山值夜未快所观急归作诗》 宋·李流谦

    田畴渺渺平一望,侧岭横峰环四向。
    那知中有此巉岩,倚天削铁三千丈。
    坤灵涌出荐地宝,方峤飞来憩灵仗。
    我来暑湿未解围,薄日烘烘云盎盎。

  • 4.《次韵前人祈雨未应二首》 宋·陈著

    交秋苦旱走疲农,惟合投忱地府龙。
    里社相师凭梵呗,山川无语笑盲聋。
    忍教地宝罹枯渴,安得天机捷应舂。
    联日定劳君眼力,雨晴只隔望春峰。

  • 5.《次韵君泽正月五日早见示》 宋·方回

    人人有此珠,万古天地宝
    法当潜厥光,蚌谷护其表。
    能使华岳移,可叱峡流倒。
    未若床缺足,梓匠不自造。

  • 6.《花心动(南塘元夕)》 宋·蒋捷

    春入南塘,粉梅花、盈盈倚风微笑。
    虹晕贯帘,星球攒巷,遍地宝光交照。
    涌金门外楼台影,参差浸、西湖波渺。
    暮天远,芙蓉万朵,是谁移到。

  • 7.《梁鞞舞歌 明之君 六》 南北朝·沈约

    至德同自然。
    裁成侔玄造。
    珍祥委天贶。
    灵物开地宝
    窈窕降青琴。
    参差就朱草。

  • 8.《冰玉堂辞》 宋·晁补之

    论世以观士兮,集羲以为词。
    所非正而敢从兮,日可罣而东之。
    嗟若士之弗获兮,羌何忿而负石。
    繄圣贤之出处兮,惟遵道而守徳。

  • 9.《袖刺》 宋·刘子翚

    袖刺谒诸邻,徘徊寄心赏。
    潭潭广厦深,咳唾生余响。
    兹邦怀地宝,比屋夸雄敞。
    如何蓬庐士,贫贱安所养。

  • 10.《奉和御製龙图阁观书》 宋·夏竦

    切云层阁倚龙城,霜素缇油聚壁经。
    严召近臣容侍從,载赓宸唱乐清宁。
    神宗燕翼垂贻训,地宝昭彰顯瑞形。
    芬馥芸香飘紫禁,荧煌金刻照彤庭。
    龟陈洛画开瑶检,弦泛薰风出黼扃。
    自庆孤生逢旦暮,愧无嘉颂赞明馨。

  • 11.《刘侍郎见和再用韵》 宋·王之望

    大方广佛三身具,境号华严普贤住,三千净土毛孔吞,百亿化身尘刹赴。
    底事眉山迹偏显,端由象法时将暮。
    三乘不起正信心,一线顿开方便路。

  • 12.《饮州书事》 宋·陶弼

    海供地宝华中国,日助天恩暖外夷。
    三石褉桥春会永,五湖吟舫夜归迟。

  • 13.《六月雨十一首》 宋·许月卿

    麟笔大书六月雨,蝉声静扫一天秋。
    天河倒挽甲兵洗,地宝咸归秔稻畴。
    雨余欹枕轩窗月,天际归帆蘋蓼洲。
    一饱了知天赐履,漉巾洗盏办新刍。

  • 14.《晚登会真道堂望庐山大江作》 宋·方回

    春风燠江城,楼台眩桃李。
    高堂一临眺,傍观谓予喜。
    予心实不然,俯视悯群蚁。
    通衢共尘埃,委巷困泥滓。

  • 15.《宝剑篇》 唐·李峤

    吴山开,越溪涸,三金合冶成宝锷。
    淬绿水,鉴红云,五采焰起光氛氲。
    背上铭为万年字,胸前点作七星文。

  • 16.《将发楚州经宝应县访李二忽于州馆相遇月夜书事…李宝应》 唐·韦应物

    孤舟欲夜发,只为访情人。
    此地忽相遇,留连意更新。
    停杯嗟别久,对月言家贫。
    一问临邛令,如何待上宾。

  • 17.《将发楚州经宝应县访李二忽于州馆相遇月夜书事…李宝应》 唐·韦应物

    孤舟欲夜发,只为访情人。
    此地忽相遇,留连意更新。
    停杯嗟别久,对月言家贫。
    一问临邛令,如何待上宾。

  • 18.《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鲜于仲通,天宝末为京兆尹)》 唐·杜甫

    王国称多士,贤良复几人。
    异才应间出,爽气必殊伦。
    始见张京兆,宜居汉近臣。
    骅骝开道路,雕鹗离风尘。

  • 19.《谕宝二首》 唐·元稹

    沉玉在弱泥,泥弱玉易沉。
    扶桑寒日薄,不照万丈心。
    安得潜渊虬,拔壑超邓林。
    泥封泰山阯,水散旱天霖。

  • 20.《游宝称寺》 唐·白居易

    竹寺初晴日,花塘欲晓春。
    野猿疑弄客,山鸟似呼人。
    酒嫩倾金液,茶新碾玉尘。
    可怜幽静地,堪寄老慵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