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回策的诗词

关于回策的诗词(447首)

  • 1.《泛溪夜回寄道玄上人》 唐·许浑

    南郭烟光异世间,碧桃红杏水潺潺。
    猿来近岭猕猴散,鱼下深潭翡翠闲。
    犹阻晚风停桂楫,欲乘春月访松关。
    回策杖终难去,洞口云归不见山。

  • 2.《登南岳事毕谒司马道士》 唐·张九龄

    将命祈灵岳,回策诣真士。
    绝迹寻一径,异香闻数里。
    分庭八桂树,肃容两童子。
    入室希把袖,登床愿启齿。

  • 3.《辛丑岁十月上幸长安时扈从出西岳作》 唐·沈佺期

    西镇何穹崇,壮哉信灵造。
    诸岭皆峻秀,中峰特美好。
    傍见巨掌存,势如石东倒。
    颇闻首阳去,开坼此河道。

  • 4.《奉和崔司马游云门寺》 唐·孙逖

    系马清溪树,禅门春气浓。
    香台花下出,讲坐竹间逢。
    觉路山童引,经行谷鸟从。
    更言穷寂灭,回策上南峰。

  • 5.《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 6.《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唐·孟浩然

    白鹤青岩半,幽人有隐居。
    阶庭空水石,林壑罢樵渔。
    岁月青松老,风霜苦竹疏。
    睹兹怀旧业,回策返吾庐。

  • 7.《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 唐·杜甫

    中军待上客,令肃事有恒。
    前驱入宝地,祖帐飘金绳。
    南陌既留欢,兹山亦深登。
    清闻树杪磬,远谒云端僧。

  • 8.《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 唐·杜甫

    中军待上客,令肃事有恒。
    前驱入宝地,祖帐飘金绳。
    南陌既留欢,兹山亦深登。
    清闻树杪磬,远谒云端僧。

  • 9.《罢秩后入华山采茯苓逢道者》 唐·李益

    委绶来名山,观奇恣所停。
    山中若有闻,言此不死庭。
    遂逢五老人,一谓西岳灵。
    或闻樵人语,飞去入昴星。

  • 10.《渔家傲(和余子美对雪)》 宋·王之道

    风揭珠帘寒乍透。
    青娥不住添香兽。
    火暖画檐鸣线溜。
    人醉后。
    锦堂丝竹烘残昼。
    势合湖山增地厚。
    孤高但觉修篁瘦。
    回策如萦今在手。
    骄马骤。
    吾家金埒新编就。

  • 11.《春日述怀寄汤义仍四十韵》 明·邓渼

    汉域春阴尽,苍山旅病淹。
    梯航三面入,风壤百夷兼。
    五尺秦通道,单车即瘴炎。
    投荒虚绣斧,览胜引彤幨。

  • 12.《书韩干二马》 宋·苏轼

    赤髯碧眼老鲜卑,回策如萦独善骑。
    赭白紫骝俱绝世,马中岳湛有妍姿。

  • 13.《和滕公游穿山洞》 宋·梅尧臣

    洞口水石浅,潺潺泻绿蒲。
    缘溪进岩窦,阴黑人境殊。
    中言有物怪,蟠蛰春来苏。
    霖雨虽有意,风雷莫相扶。

  • 14.《与崔策登西山》 唐·柳宗元

    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
    连袂度危桥,萦回出林杪。
    西岑极远目,毫末皆可了。
    重叠九疑高,微茫洞庭小。

  • 15.《平戎(时谏官谕北虏未回,天德军帅请修城备之)》 唐·赵嘏

    边声一夜殷秋鼙,牙帐连烽拥万蹄。
    武帝未能忘塞北,董生才足使胶西。
    冰横晓渡胡兵合,雪满穷沙汉骑迷。
    自古平戎有良策,将军不用倚云梯。

  • 16.《射策后作》 唐·卢肇

    射策明时愧不才,敢期青律变寒灰。
    晴怜断雁侵云去,暖见醯鸡傍酒来。
    箭发尚忧杨叶远,愁生只恐杏花开。
    曲江春浅人游少,尽日看山醉独回。

  • 17.《策试夜潜纪长句于都堂西南隅(后首一作薛能诗)》 唐·韦承贻

    褒衣博带满尘埃,独自都堂纳卷回。
    蓬巷几时闻吉语,棘篱何日免重来。
    三条烛尽钟初动,九转丹成鼎未开。

  • 18.《真珠帘(寿元春兄八十策)》 宋·陈著

    如梅在壑清标格。
    襟怀好、又是融融春拍。
    鸳梦早惊飞,惯一窗岑寂。
    谱曲裁诗心自在,任雪月、风花需索。

  • 19.《真珠帘(寿元春兄八十策)》 宋·陈著

    如梅在壑清标格。
    襟怀好、又是融融春拍。
    鸳梦早惊飞,惯一窗岑寂。
    谱曲裁诗心自在,任雪月、风花需索。

  • 20.《治安策》 两汉·贾谊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