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关于含识性的诗词(45首)

  • 1.《缘识》 宋·宋太宗

    人本心田静,机关节买是非。
    聪明存节操,曲直自相依。
    思寂知玄奥,区分有顺违。
    精通含识性,理义恺然希。

  • 2.《缘识》 宋·宋太宗

    利钝犹根性,无缘枉用心。
    邪求皆是相,正定理玄深。
    巧拙高含识,轻浮力不任。
    大乘通语默,稽古便知今。

  • 3.《缘识》 宋·宋太宗

    为人能省己,就静亦皆忙。
    春去秋来定,年诸日远长。
    英姿终有异,贱品足颠狂。
    蠢动含灵性,善生恶自亡。

  • 4.《楞严经偈》 宋·蔡卞

    觉海性澄图,图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
    相想澄国土,知觉乃众生。

  • 5.《七言》 唐·吕岩

    周行独力出群伦,默默昏昏亘古存。
    无象无形潜造化,有门有户在乾坤。
    色非色际谁穷处,空不空中自得根。

  • 6.《从道损舅乞移山药》 宋·韩维

    弱岁抱衰病,好读神农经。
    杂然众药品,粗识性与形。
    商于岩谷间,厥产芝术菁。
    山家乘冬采,气烈味亦并。

  • 7.《缘识》 宋·宋太宗

    露含千滴沥,幻化杳无迹。
    心重一时间,寸阴堪可惜。
    明根生惠性,德行多饶益。
    掌握骊龙珠,纵横不改易。

  • 8.《缘识》 宋·宋太宗

    妙手弹琴无向束,知之修炼五音足。
    先辨浮沈有指归,弦头制度相催促。
    左手抑扬禁淫邪,右手徘徊堪瞻瞩。
    法於天,象於地,

  • 9.《逍遥咏》 宋·宋太宗

    利钝犹根性,无缘枉用心。
    邪求皆是相,正定理玄深。
    巧拙高含识,轻浮力不任。
    大乘通语默,稽古便知今。

  • 10.《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 11.《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汉·佚名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 12.《诗三百三首》 唐·寒山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
    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 13.《神女赋》 先秦·宋玉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
    其夜玉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玉异之。
    明日,以白王。
    王曰:“其梦若何?”玉对曰:“晡夕之后,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目色仿佛,乍若有记:见一妇人,状甚奇异。

  • 14.《九章》 先秦·屈原

    惜诵
    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

  • 15.《孔雀东南飞》 两汉·汉无名氏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
    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

  • 16.《柳毅传》 唐·李朝威

    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
    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 17.《与元九书》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 18.《九叹》 两汉·刘向

    逢纷
    伊伯庸之末胄兮,谅皇直之屈原。
    云余肇祖于高阳兮,惟楚怀之婵连。
    原生受命于贞节兮,鸿永路有嘉名。

  • 19.《普庵家宝》 宋·释印肃

    普庵家宝,不著寻讨。
    迷时不见,在处烦恼。
    悟时无相,如日杲杲。
    取舍不得,自然恰好。

  • 20.《三都赋》 魏晋·左思

    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 关于含识性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