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儒者的诗词

关于儒者的诗词(526首)

  • 121.《谢阮儒隐为画墨梅床屏》 宋·王迈

    想当争衣盘礴下笔时,吸取清气入肝脾。
    先融雪岭作墨黑池,坐变秋阳成春晖。
    使我初见浑不疑,旋觉风骨全是颜容非。
    恍如晏支马上坐明妃,缁尘生汗白玉肌。

  • 122.《观入试者》 宋·李昴英

    钟撼鸡鸣万家起,月下纷纷白袍子。
    提壶挈榼春游闹,擎箱擐箧谁家徙。
    通衢隘塞行人绝,露坐欠伸奴跛倚。
    远闻雷轰应答,近亦洶洶殊聒耳。

  • 123.《游灵源天境遇雨各奔归晚坐以不是溪居者那知》 宋·姚勉

    灵源水有天,日涉胜趣多。
    同行十数子,散策经山坡。
    溪行小盘礴,石坐閒摩挲。
    野菊留余花,新梅看微柯。

  • 124.《路傍有因梅竹以编篱者》 宋·项安世

    已生野外更篱根,仍与蚩氓补断垣。
    博士低头乘虑障,王姬掩面嫁鸟孙。
    风枝雨叶无生意,粉面朱脣有泪痕。
    说与调羹吹律事,老农那信腐儒言。

  • 125.《余既题畲斋有闻纸田之说而笑者复作长篇》 宋·戴表元

    学农无年尤可待,学儒无成祗益馁。
    羡君终岁作书痴,聚室嗷嗷穷不悔。
    客来问计何所出,一饱自悬饘粥外,平生据案畎亩心,汗简为犁笔为耒。

  • 126.《送天台杨仲儒秀才如此》 宋·方回

    送君诗者悉豪雄,男子身穷道不穷。
    为问何凭游海内,唯应所恃在胸中。
    渡过淮水即河水,路背南风多北风。
    谁料褐衣抱珠璧,九霄夜月贯长虹。

  • 127.《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皇侃》 宋·林同

    儒释本同途,遗经非尔殊。
    未应普门品,胜似仲尼居。

  • 128.《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鲁恭》 宋·林同

    可能来太学,即得誉诸儒。
    岂以习诗苦,应云与母俱。

  • 129.《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郑康成》 宋·林同

    播殖为亲养,家贫至假田。
    焉知后学者,尽唤作儒先。

  • 130.《儒家子刘宗庆发披戴愿赠二绝句俾藉之以谒乐》 宋·曾丰

    未得黄冠换白襕,不妨持钵乞坛间。
    要还少室山人愿,须破多金长者悭。

  • 131.《题李师儒上舍稽古堂》 宋·曾丰

    今人不足与之谋,心向三都以上游。
    有集可明经子史,无秦那别夏商周。
    心融口笑先儒泥,一万余言解三字。
    粹精还我闻未闻,糟粕从渠味无味。
    悬知书者古之余,稷契皋夔读何书。
    犹期立脚群贤上,更请回头万物初。

  • 132.《昔者行赠别姜祭酒先生(以下《青雀集》,隆》 明·王稚登

    昔者薄游燕王都,燕人买骏皆买图。
    汝南袁公善相骨,称我一匹桃花驹。
    是时先帝论封禅,焚香日坐蓬莱殿。
    二三元老书不停,记室竖儒供笔砚。

  • 133.《杂曲歌辞·少年行三首》 唐·李白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因声鲁句践,争情勿相欺。

  • 134.《行行游且猎篇》 唐·李白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知游猎夸轻趫。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 135.《杂诗五首》 唐·张九龄

    孤桐亦胡为,百尺傍无枝。
    疏阴不自覆,修干欲何施。
    高冈地复迥,弱植风屡吹。
    凡鸟已相噪,凤凰安得知。

  • 136.《伤王七秘书监寄呈扬州陆长史通简府僚广陵以广好事》 唐·宋之问

    王氏贵先宗,衡门栖道风。
    传心晤有物,秉化游无穷。
    学奥九流异,机玄三语同。
    书乃墨场绝,文称词伯雄。

  • 137.《偶然作六首》 唐·王维

    楚国有狂夫,茫然无心想。
    散发不冠带,行歌南陌上。
    孔丘与之言,仁义莫能奖。
    未尝肯问天,何事须击壤。

  • 138.《游茅山五首》 唐·储光羲

    十年别乡县,西云入皇州。
    此意在观国,不言空远游。
    九衢平若水,利往无轻舟。
    北洛反初路,东江还故丘。

  • 139.《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 唐·储光羲

    仲夏日中时,草木看欲燋。
    田家惜工力,把锄来东皋。
    顾望浮云阴,往往误伤苗。
    归来悲困极,兄嫂共相譊.

  • 140.《宿灞上寄侍御玙弟》 唐·王昌龄

    独饮灞上亭,寒山青门外。
    长云骤落日,桑枣寂已晦。
    古人驱驰者,宿此凡几代。
    佐邑由东南,岂不知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