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倾国的诗词

关于倾国的诗词(863首)

  • 1.《浣溪沙·倾国倾城恨有馀》 五代·薛昭蕴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 2.《东风第一枝·倾国倾城》 宋·吴文英

    倾国倾城,非花非雾,春风十里独步。
    胜如西子妖绕,更比太真澹泞。
    铅华不御。
    漫道有、巫山洛浦。

  • 3.《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 唐·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 4.《与国贤良夜歌二首》 唐·张柬之

    柳台临新堰,楼堞相重复。
    窈窕凤凰姝,倾城复倾国
    杏间花照灼,楼上月裴回。
    带娇移玉柱,含笑捧金杯。

  • 5.《次韵国香诗》 宋·王铚

    百花零落悲春晚,不复林园门可款。
    待花结实春已归,到头只有东家管。
    楚宫女子春华敷,为云为雨皆有余。
    亲逢一顾倾国色,不解迎人专城居。

  • 6.《圆圆曲》 清·吴伟业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 7.《长恨歌》 唐·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8.《李延年歌》 两汉·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 9.《北齐二首》 唐·李商隐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 10.《马嵬二首》 唐·李商隐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 11.《六丑·落花》 宋·周邦彦

    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
    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
    一去无迹。
    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 12.《清平调词三首》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 13.《比红儿诗》 唐·罗虬

    姓字看侵尺五天,芳菲占断百花鲜。
    马嵬好笑当时事,虚赚明皇幸蜀川。
    金谷园中花正繁,坠楼从道感深恩。
    齐奴却是来东市,不为红儿死更冤。

  • 14.《昭君辞》 南北朝·沈约

    汉宫美女多如云,中有一人字昭君。
    天生倾国倾城色,玉质孤高卓不群。
    来至掖庭已有年,愁听宫漏独成眠。
    可怜绝色等闲弃,汉帝不分媸与妍。

  • 15.《秦妇吟》 唐·韦庄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
    凤侧鸾欹鬓脚斜,红攒黛敛眉心折。

  • 16.《神童诗》 宋·汪洙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 17.《秦妇吟》 唐·韦庄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絶,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
    凤侧鸾欹鬓脚斜,红攒黛敛眉心折。

  • 18.《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 唐·李隆基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
    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 19.《公子行》 唐·刘希夷

    天津桥下阳春水,天津桥上繁华子。
    马声回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绿波里。
    绿波荡漾玉为砂,青云离披锦作霞。
    可怜杨柳伤心树,可怜桃李断肠花。

  • 20.《水龙吟(爱李延年歌、淳于髡语合为词,庶几高唐、神女、洛神赋之意云)》 宋·辛弃疾

    昔时曾有佳人,翩然绝世而独立。
    未论一顾倾城,再顾又倾人国。
    宁不知其,倾城倾国,佳人难得。
    看行云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下、襄王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