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五泉的诗词

关于五泉的诗词(21首)

  • 1.《春日醴泉杜明府承恩五品宴席上赋诗》 唐·岑参

    凫舄旧称仙,鸿私降自天。
    青袍移草色,朱绶夺花然。
    邑里雷仍震,台中星欲悬。
    吾兄此栖棘,因得贺初筵。

  • 2.《春日醴泉杜明府承恩五品宴席上赋诗》 唐·岑参

    凫舄旧称仙,鸿私降自天。
    青袍移草色,朱绶夺花然。
    邑里雷仍震,台中星欲悬。
    吾兄此栖棘,因得贺初筵。

  • 3.《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 4.《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 5.《盐州过胡儿饮马泉(一作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唐·李益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 6.《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自叙(非尚子遍游五岳)》 唐·李德裕

    五岳径虽深,遍游心已荡。
    苟能知止足,所遇皆清旷。
    七十难可期,一丘乃微尚。
    遥怀少室山,常恐非吾望。

  • 7.《陕下厉玄侍御宅五题·泛觞泉》 唐·姚合

    不上酒家楼,池边日献酬。
    杯来转巴字,客坐绕方流。
    酹滴苔纹断,泉连石岸秋。
    若能山下置,岁晚愿同游。

  • 8.《和茅山高拾遗忆山中杂题五首·山泉》 唐·储嗣宗

    香味清机仙府回,萦纡乱石便流杯。
    春风莫泛桃花去,恐引凡人入洞来。

  • 9.《闲居杂题五首·饮岩泉》 唐·陆龟蒙

    已甘茅洞三君食,欠买桐江一朵山。
    严子濑高秋浪白,水禽飞尽钓舟还。

  • 10.《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唐·李益

    绿杨着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鸊鹈泉在丰州城北,胡人饮马于此。
    ]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 11.《风流子 金石萃编卷一百五十八载温泉风流子》 元·仆散汝弼

    三郎年少客,风流梦、乡岭蛊瑶环。
    看浴酒发春,海棠睡暖,笑波生媚,荔子浆寒。
    况此际、曲江人不见,偃月事无端。
    羯鼓数声,打开蜀道,霓裳一曲,舞破潼关。

  • 12.《五月廿六日行营白海溽暑如内地悠然起林泉之》 明·茅大方

    石田茅屋瀼西庄,修竹高梧六月凉。
    翠簟风漪清入梦,碧桐秋露冷生香。
    饭牛不识尧年乐,扣角犹歌子夜长。
    今日驱驰归未得,却从塞外忆江乡。

  • 13.《卢山五咏 三泉》 宋·苏轼

    皎皎岩下泉,无人还自洁。
    不用比三星,清光同一月。

  • 14.《予题郁孤泉管五湖翁姚濂为之和翁官满归里因》 宋·文天祥

    巢龟君往好,涌翠我来迟。
    夜雨呼三韭,春风试一旗。
    飞花行客梦,芳草故人思。
    何日五湖上,同看浴海曦。

  • 15.《姑苏杂咏 五坞山五首 飞泉坞》 明·高启

    山空响更远,雨过流还急。
    余沫洒回风,一林红树湿。

  • 16.《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 掬泉轩》 宋·苏辙

    卜筑高深已有山,起居清润可无泉。
    穿墙白练秋声细,照屋清铜晓色鲜。
    已放鱼虾嫌跳掷,更除萍藻任漪涟。
    只应明月中霄下,长共禅心相向圆。

  • 17.《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其一掬泉轩》 宋·苏辙

    卜筑高深已有山,起居清润可无泉。
    穿墙白练秋声细,照屋清铜晓色鲜。
    已放鱼虾嫌跳掷,更除苹藻任漪涟。
    只应明月中霄下,长共禅心相向圆。

  • 18.《投连泉州显学五十韵》 宋·曹勋

    某也多奇蹇,艰艰已十年。
    素风惟汗简,生计只韦编。
    先业虽殊轨,时流幸比肩,固穷心尚壮,鼓勇气地无前。

  • 19.《三叠泉庐山简寂观十五里一名撷泉》 宋·蒲寿宬

    此岂凡间物,神人疑属餍。
    踏翻云母碓,放出水精帘。
    娥女愁遗佩,冰虬或弄髯。
    鲛绡一百丈,织出浪纹纖。

  • 20.《真定路教授鹿泉李君丁亥五月十二日已时生紫》 宋·方回

    邂逅相逢两秃翁,亥年巳月巳时同。
    偶先一日敢争长,各及七旬俱固穷。
    尘世谁能吟鬓白,少年莫笑醉颜红。
    累朝南北兴亡事,合徵公为太史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