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关于书壁素的诗词(105首)

  • 1.《观怀素草书歌》 唐·贯休

    张颠颠后颠非颠,直至怀素之颠始是颠。
    师不谭经不说禅,筋力唯于草书朽。
    颠狂却恐是神仙,有神助兮人莫及。

  • 2.《沁园春(题黄尚书夫人书壁后)》 宋·刘过

    缓辔徐驱,儿童聚观,神仙画图。
    正芹塘雨过,泥融路软,金莲自策,小小篮舆。
    傍柳题诗,穿花劝酒,嗅蕊攀条得自如。
    经行处,有苍松夹道,不用传呼。

  • 3.《兴隆卫书壁》 明·王守仁

    山城高下见楼台,野戍参差暮角催。
    贵竹路从峰顶入,夜郎人自日边来。
    莺花夹道惊春老,雉堞连云向晚开。
    尺素屡题还屡掷,衡阳那有雁飞回。

  • 4.《秀州僧本莹净照堂》 宋·苏辙

    有僧访我携诗卷,自说初成净照堂。
    求得篇章书壁素,不论尘土渍衣黄。
    故山别后成新岁,归梦春来绕旧房。
    看取盈编定何益,客来无语但循墙。

  • 5.《草书歌行》 唐·李白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箱,宣州石砚墨色光。

  • 6.《怀素上人草书歌(一本作王邕诗,今从统签另编)》 唐·王zr

    衡阳双峡插天峻,青壁巉巉万馀仞。
    此中灵秀众所知,草书独有怀素奇。
    怀素身长五尺四,嚼汤诵咒吁可畏。

  • 7.《怀素上人草书歌》 唐·任华

    吾尝好奇,古来草圣无不知。
    岂不知右军与献之,虽有壮丽之骨,恨无狂逸之姿。
    中间张长史,

  • 8.《和冲卿崇文宿营直睹壁上题名见寄并寄如了不》 宋·司马光

    白袍昔纷纷,相与会东堂。
    帝梧碧萧瑟,翔集皆鸾凤。
    伊余素空疏,滥吹翰黑场。
    不为群隽遗,出处聊簪裳。

  • 9.《怀素上人草书歌》 唐·窦冀

    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
    鱼笺绢素岂不贵,只嫌局促儿童戏。

  • 10.《兵书峡(在归州芗溪口)》 明·林俊

    巫峡山,西来昂伏知几变。
    扶舆转磅礴,浑沌开生面。
    中擘行悬流,晴碧天一线。
    石根浪文摺,龛窦相贯穿。

  • 11.《毗陵太平院壁间画山水熟视之有飞动势殆仙笔》 宋·林景熙

    山风不动云四寂,万顷波涛生素壁。
    三峡夜怒摇星河,九溟书沸卷霹雳。
    谁将江海一笔吞,华阳入砚玄波翻。
    灵鳌东转坤轴动,惊浪出没蛟与鼋。

  • 12.《唐秘书省书目石刻》 宋·李复

    蓬莱高阁凌浮云,天上图书奎壁明。
    荣河温洛龟龙呈,鲁壁汲冢科半行。
    森罗万目分纬经,大官供烹集群英。
    鲁鱼亥豕校雠精,垂签甲乙刻坚珉。

  • 13.《榴皮题壁》 宋·朱景行

    白酒延宾出自如,收书养性务三余。
    山人醉吐惊人句,却向东庵素壁书。

  • 14.《沔阳秩满北上汉水舟中感旧书怀却寄污郡诸寮》 明·李濂

    我本山海姿,躬耕嵩少阳。
    八岁学籀篆,十岁《急就章》。
    孺小不知难,欲升钟索堂。
    波磔竟无成,临池心内伤。

  • 15.《观浩斋杨先生偕后溪刘先生白鹤魏校书潼川南》 宋·程公许

    一日不见如三秋,人如湘浦春风楼。
    危途崔嵬坂九折,万事变灭水一沤。
    我公方寸湛古井,砥柱四海之颓流。
    艺兰九畹媚幽处,公暇独立谁为俦。

  • 16.《答冲雅上人亦草书并诗》 宋·梅尧臣

    经月不出户,堂上多绿苔。
    忽有方外客,衣披稻畦来。
    来从青山下,手把纨素裁。
    笔草数行字,瘦蛇起春雷。

  • 17.《题黄大痴天池石壁图》 明·高启

    黄大痴,滑稽玩世人不知。
    疑似阿母傍,再谪偷桃儿。
    平生好饮复好画,醉后洒墨秋淋漓。
    尝为弟子李少翁,貌得华山绝顶之天池。

  • 18.《将赴洋州书东谷旧隐》 宋·文同

    晚客无一来,独步入东谷。
    园林已成就,此景颇不俗。
    落落岩畔松,修修涧边竹。
    爽气逼襟袖,清如新出浴。

  • 19.《留题吴促庶省副北轩画壁兼呈杨乐道陈院龙图》 宋·王珪

    文书满眼纷纷里,忽觉沧波起荻洲。
    红日不知华省暮,扁舟如下洞庭秋。
    林泉傲物非无约,轩冕拘人此未休。
    与拂素尘寻绝景,羡君潇洒特迟留。

  • 20.《徐州洪苏墨亭书坡老石刻后(有序)》 明·李东阳

    “郡守苏轼、山人张天骥、诗僧道潜月中游”题名十六字
    ,在徐州百步洪岸石,石半入水,水落辄隐隐见沙沫间,篙师渔人不能识,而崖石险绝,又非士大夫所暇寻阅者,故于世无传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