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关于中央色的诗词(127首)

  • 1.《庭菊》 宋·张耒

    穷秋惨无姿,向荣尽枯稿。
    可怜中庭菊,灼灼颜色好。
    岂无风霜苦,所守良自保。
    清商振驱除,尔独傲百草。

  • 2.《雨中花·金菊初开》 元·王哲

    金菊初开,银蟾渐显,新*皓色为俦。
    绽清芳空外,素魄深秋。
    便谨按中央雅致,又应当、望夜圆周。
    称予家赏玩,正许邀枝,迎照琼楼。

  • 3.《狱中杂记》 清·方苞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四三人。
    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也。
    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数十人。
    ”余叩所以。

  • 4.《中丞刘先生斋阁前山茶一枝并蒂因效柏梁体》 明·苏伯衡

    朔风剪水雨雪雱,万木萧条冻且僵。
    青藜丈人铃阁傍,山茶作花红锦香。
    中有一枝并蒂香,符彩烂若双鸳鸯,嫣然占尽三春光。
    皇英来自云中央,赤旗翠节雨作行。

  • 5.《和洪教菊》 宋·林之奇

    陶令遗世情,尚余爱菊念。
    菊亦有可爱,爱之苦不厌。
    我观傲霜枝,真金赴烈焰。
    道韵轻园绮,孤标敌针奄。

  • 6.《楚村道中》 宋·周邦彦

    族云行太虚,布置初狼籍。
    弥缝天四维,俄顷同一色。
    雨形如别泪,含恶示忍滴。
    泥涂颇翻车,行者自朝夕。

  • 7.《黄菊二十首》 宋·史铸

    丛菊疏疏著短篱,重阳前后始盈枝。
    托根占得中央色,不比凡花儿女姿。

  • 8.《减字木兰花·园林衰槁》 宋·无名氏

    园林衰槁。
    一品梅花开太早。
    紫蕊檀心。
    独占中央色似金。
    幽香清远。
    对景开尊同赏玩。
    雅称仙姿。
    莫是多情染相思。

  • 9.《桂花》 宋·艾性夫

    秋树婆娑风露凉,老蟾落子种虚堂。
    胚浑天地中央色,漏泄神仙上界香。
    贫里忽惊添粟满,老来不动买花狂。
    带愁莫上黄楼去,归隐淮山兴味长。

  • 10.《今别离》 清·黄遵宪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 11.《宫中行乐词八首》 唐·李白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 12.《西都赋》 两汉·班固

    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
    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
    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
    众流之隈,汧涌其西。

  • 13.《七言》 唐·吕岩

    金丹一粒定长生,须得真铅炼甲庚。
    火取南方赤凤髓,水求北海黑龟精。
    鼎追四季中央合,药遣三元八卦行。

  • 14.《西京赋》 两汉·张衡

    有冯虚公子者,心侈体忲,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是以多识前代之载。
    言于安处先生曰: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此牵乎天者也。
    处沃土则逸,处瘠土则劳,此系乎地者也。
    惨则鲜于欢,劳则褊于惠,能违之者寡矣。

  • 15.《二十世纪太平洋歌》 清·梁启超

    亚洲大陆有一士,自名任公其姓梁。
    尽瘁国事不得志,断发胡服走扶桑。
    扶桑之居读书尚友既一载,耳目神气颇发皇。
    少年悬弧四方志,未敢久恋蓬莱乡。

  • 16.《月蚀诗》 唐·卢仝

    新天子即位五年,岁次庚寅,斗柄插子,律调黄钟。
    森森万木夜僵立,寒气赑屃顽无风。
    烂银盘从海底出,出来照我草屋东。

  • 17.《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 唐·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

  • 18.《王才谅自行朝归以进士题名示予怆然有感》 宋·晁公溯

    先朝赐第白玉京,五世不出长安城。
    每闻三岁射策罢,诸生盛服趋天庭。
    禁门漏尽开九重,阙角仿佛晨光红。
    衣冠是日集殿下,金支翠旗色相射。

  • 19.《上刘侍中》 唐·杨巨源

    命代生申甫,承家翊禹汤。
    庙谟膺间气,师律动清霜。
    钟鼎勋庸大,山河诫誓长。
    英姿凌虎视,逸步压龙骧。

  • 20.《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韵》 唐·刘禹锡

    楚望何苍然,曾澜七百里。
    孤城寄远目,一写无穷已。
    荡漾浮天盖,四环宣地理。
    积涨在三秋,混成非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