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挽歌》 岑参
幽山悲旧桂,长坂怆馀兰。
地底孤灯冷,泉中一镜寒。
铭旌门客送,骑吹路人看。
漫作琉璃碗,淮王误合丹。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成王挽歌》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幽山悲旧桂,长坂怆馀兰。
地底孤灯冷,泉中一镜寒。
铭旌门客送,骑吹路人看。
漫作琉璃碗,淮王误合丹。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悲伤的景象,以唐朝时期的成王为背景。幽山上的古老桂树悲伤地摇曳着,长坂上的兰花也带着惆怅之情。地下的孤灯发出冷冷的光芒,泉水中的一面镜子也显得冰寒。铭旌上的门客送行,路过的骑士和吹笛者都驻足观看。整个场景给人一种凄凉、悲伤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景物的凄凉和悲伤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幽山上的桂树和长坂上的兰花被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得它们似乎能够感受到成王的离去和世事的变迁。地下的孤灯和泉水中的镜子则象征着孤独和寒冷。铭旌上的门客送行,路过的骑士和吹笛者都停下脚步,表明成王的离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也反映了成王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最后两句描写了淮王(指唐中宗)误食合丹的故事,通过对历史中的错误判断的提及,进一步加深了整首诗的悲凉氛围。
《成王挽歌》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成王离去的悲伤之情,同时也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暗示了权力的薄弱和人事的无常。整首诗以凄凉的意象和悲怆的气氛,揭示了人世间的离合悲欢,展现了唐代社会的风云变幻。
chéng wáng wǎn gē
成王挽歌
yōu shān bēi jiù guì, cháng bǎn chuàng yú lán.
幽山悲旧桂,长坂怆馀兰。
dì dǐ gū dēng lěng, quán zhōng yī jìng hán.
地底孤灯冷,泉中一镜寒。
míng jīng mén kè sòng, qí chuī lù rén kàn.
铭旌门客送,骑吹路人看。
màn zuò liú lí wǎn, huái wáng wù hé dān.
漫作琉璃碗,淮王误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