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杂咏》 黄宗羲
锋镝牢囚取决过,依然不废我弦歌。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岂能奈我何!
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
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著多。
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山居杂咏》是清代黄宗羲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锋镝牢囚取决过,
依然不废我弦歌。
死犹未肯输心去,
贫亦岂能奈我何!
廿两棉花装破被,
三根松木煮空锅。
一冬也是堂堂地,
岂信人间胜著多。
诗意:
这首诗以山居为背景,表达了作者黄宗羲的坚韧精神和乐观态度。诗中通过描述自己的生活境况,表达了无论面对困境还是贫困,他都不会放弃自己的志向和激情。诗人坚持用琴声表达内心的情感,即使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也不愿意放弃心中的歌声。他不仅不畏贫困,而且坚信贫困不能束缚他的内心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清贫而坚韧的生活状态。通过对琴声的描绘,表达了他内心的坚强和乐观,不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心中的歌声。诗中的“锋镝牢囚取决过”,表明作者的命运受到了外界的限制,但他并不被这种困境所打败,依然坚持歌唱。诗人表示,即使面临死亡,他也不会放弃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体现了他坚强的意志。最后两句“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著多”,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肯定,他认为即使过着清贫的生活,也能过得充实和有尊严。整首诗情感饱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困境的坚韧抵抗,展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shān jū zá yǒng
山居杂咏
fēng dí láo qiú qǔ jué guò, yī rán bù fèi wǒ xián gē.
锋镝牢囚取决过,依然不废我弦歌。
sǐ yóu wèi kěn shū xīn qù, pín yì qǐ néng nài wǒ hé!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岂能奈我何!
niàn liǎng mián huā zhuāng pò bèi, sān gēn sōng mù zhǔ kōng guō.
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
yī dōng yě shì táng táng dì, qǐ xìn rén jiān shèng zhe duō.
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