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 谢榛
荀卿将入楚,范叔未归秦。
花鸟非乡国,悠悠行路人。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行路难》是明代诗人谢榛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行人在异乡漂泊时的困苦和孤独之感。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荀卿将入楚,范叔未归秦。
花鸟非乡国,悠悠行路人。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两位行人的境遇。荀卿要进入楚国,而范叔却还未从秦国回来。诗人通过花鸟与行人的对比,表达了行人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辛酸感受。
赏析:
《行路难》以简练的词句展示了行人在陌生的地方行走所面临的困境。诗中的"荀卿"和"范叔"是两个具体的人物,但也可以视为代表着所有行人的形象。诗人通过他们的遭遇,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漫长旅途的疲惫。
诗的第一句"荀卿将入楚,范叔未归秦",描绘了两位行人的不同命运。荀卿要进入楚国,表示他已经离开了故乡,可能是为了求学、进修或其他原因;而范叔仍然滞留在秦国,无法回到自己的家乡。这种分离和无法归乡的情境,使得他们在异乡漂泊时感到孤独和困苦。
接下来的两句"花鸟非乡国,悠悠行路人"通过对比花鸟和行人,强调了行人的孤独。花鸟是本土的生物,在自己的故乡里自由自在地生长,而行人则是漂泊在外的,无法享受故乡的自由和安逸。"悠悠"一词表示行人的漫长旅途,强调了他们的辛酸和艰难。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行人的心情,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困顿。它揭示了人在陌生环境中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引发读者对于家园情感的共鸣。同时,通过对花鸟和行人的对比,诗人也传达出对自由和归属感的渴望。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将行人的心境和情感细腻地表达出来,给人以深思和共鸣之感。
xíng lù nán
行路难
xún qīng jiāng rù chǔ, fàn shū wèi guī qín.
荀卿将入楚,范叔未归秦。
huā niǎo fēi xiāng guó, yōu yōu xíng lù rén.
花鸟非乡国,悠悠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