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 刘基
露泣寒螀唁断魂,风惊檐铎语黄昏。
羁愁悄悄成危坐,看尽空墙上月痕。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夜坐》是明代诗人刘基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露泣寒螀唁断魂,
风惊檐铎语黄昏。
羁愁悄悄成危坐,
看尽空墙上月痕。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在夜晚独自坐着的情景。作者以寥寥数语勾勒出凄凉的氛围,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的内心感受,传达了一种孤寂、哀怨和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忧愁。首句“露泣寒螀唁断魂”,通过描绘夜晚的露水和寒冷的螀蝉声,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哀伤和失魂落魄的状态。第二句“风惊檐铎语黄昏”,通过形容风声和檐铃声,创造出一种寂静而凄凉的氛围,暗示了黄昏时分的寂寞和无助。第三句“羁愁悄悄成危坐”,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困扰,感叹自己的境遇,形容自己陷入了一种危险而无法摆脱的境地。最后一句“看尽空墙上月痕”,通过描绘空墙上的月光照影,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的感慨,以及对于过去的回忆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人夜晚坐着的情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寂、忧愁和思念之情。这首诗以寥寥数语传达出的情感和意境,给人以深思和共鸣,展示了明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yè zuò
夜坐
lù qì hán jiāng yàn duàn hún, fēng jīng yán duó yǔ huáng hūn.
露泣寒螀唁断魂,风惊檐铎语黄昏。
jī chóu qiāo qiāo chéng wēi zuò, kàn jǐn kōng qiáng shàng yuè hén.
羁愁悄悄成危坐,看尽空墙上月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