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题罗浮石(刻于石上)》 李德裕

清景持芳菊,凉天倚茂松。
名山何必去,此地有群峰。

作者简介(李德裕)
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题罗浮石(刻于石上)》李德裕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题罗浮石(刻于石上)》

清景持芳菊,
凉天倚茂松。
名山何必去,
此地有群峰。

中文译文:

清晨景色中芳菊花簇拥着明媚的景色,
凉爽的天空依偎在茂密的松树旁。
名山何必远行,
在这里就有一片连绵的群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传达作者的感慨和思考。首句写清晨的景色,芳菊花盛开,给人带来了明媚和愉悦的感觉。第二句写凉爽的天空和茂密的松树,形成了一幅清凉宜人的画面。作者通过描绘这些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喜悦。

接下来的两句“名山何必去,此地有群峰”,则表达了作者对名山的思考。作者认为,在这个地方已经有了连绵的群山,名山何必去远行。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名山的看重,认为在自己身边也有可以欣赏的山峰,不需要特意去追寻名山的壮丽景色。这种思考展示了作者对身边环境的珍视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整首诗以淡雅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思考,同时也传递了对一种宁静平和境界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题罗浮石(刻于石上)》李德裕 拼音读音参考

tí luó fú shí kè yú shí shàng
题罗浮石(刻于石上)

qīng jǐng chí fāng jú, liáng tiān yǐ mào sōng.
清景持芳菊,凉天倚茂松。
míng shān hé bì qù, cǐ dì yǒu qún fēng.
名山何必去,此地有群峰。

更多诗词分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