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杂诗九十首》 曹勋
赤城玉京天,冠简奉香火。
一亘僧有之,道容易佛坐。
忽为道复得,瞿昙加巾裹。
屡改神不闻,二家自人我。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山居杂诗九十首》是宋代诗人曹勋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赤城玉京的天空,以及在此山居修行的僧人和道士之间的争执和变化。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居的景色和其中的僧人和道士之间的冲突,表达了一种对修行之路的思考和反思。首先,诗中提到了赤城玉京天,这是指高远的天空,象征着宏伟壮丽、神圣无尚的境界。冠简奉香火,描述了僧人们虔诚地奉献香火,意味着他们一心向佛、专注修行。接着,诗中提到“道容易佛坐”,表明道士们也在山居修行,寻求通往道的境界。
然而,诗中出现了转折。诗人写道,忽然间,道士又重新找到了修行之路,瞿昙加巾裹,这里的瞿昙是指一种道教的修行方法,加巾裹,则是指道士开始重新修行的迹象。而僧人们则屡次改变修行方法,但却无法得到神的启示,神不闻。最后两句“二家自人我”,表明僧人和道士之间的争执和对修行之路的不同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山居景色和修行者的描绘,折射出了诗人对修行道路的思考。诗中的山居象征着远离尘嚣的安静之地,而修行者的不同表现则暗示了不同的修行观念和追求。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倡导心灵的宁静与专注赋予了这首诗一种哲理意味。它提醒人们在修行道路上要坚定信念,不要轻易改变,同时也警示我们不能陷入教派之争和个人私欲的纷争,而是应该专注于自我修行,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修行者的境遇和思考,通过对山居和修行者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平和宁静的氛围。它呈现了山居的壮美和神圣之感,同时又表现了修行者之间的纷争和思想的曲折。整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隽永的哲理,引人深思。
总之,曹勋的《山居杂诗九十首》通过描绘山居景色和修行者之间的情境,表达了对修行道路的思考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它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沉浸其中,引发对生命和修行的思考。
shān jū zá shī jiǔ shí shǒu
山居杂诗九十首
chì chéng yù jīng tiān, guān jiǎn fèng xiāng huǒ.
赤城玉京天,冠简奉香火。
yī gèn sēng yǒu zhī, dào róng yì fú zuò.
一亘僧有之,道容易佛坐。
hū wèi dào fù dé, qú tán jiā jīn guǒ.
忽为道复得,瞿昙加巾裹。
lǚ gǎi shén bù wén, èr jiā zì rén wǒ.
屡改神不闻,二家自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