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次韵毛君上书求归未报》 苏辙

白发忧民带减围,频闻慷慨赋将归。
近传道士连三咽,久悟禅门第一机。
夜永庵中诗自得,日高门外客来稀。
此心素定谁能劝,只有丁宁诏莫违。

作者简介(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次韵毛君上书求归未报》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次韵毛君上书求归未报》是苏辙所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白发忧民带减围,
频闻慷慨赋将归。
近传道士连三咽,
久悟禅门第一机。
夜永庵中诗自得,
日高门外客来稀。
此心素定谁能劝,
只有丁宁诏莫违。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辙作为对毛君上书未得回应的回答。诗中表达了苏辙对国家民生忧虑的心情,他的头发已经变白了,他带着悲伤和焦虑。他多次听到毛君慷慨地表示要回来,但迟迟没有音信。近来传言有道士连续三次咽声而亡,苏辙久悟禅门的机缘,意味着他深悟禅宗的道理,认为禅门是最高明的修行方法。夜晚在僧舍中,他自得其乐于创作诗歌,而白天在官门外的客人来访稀少。他表示自己内心已经坚定,没有人能劝他改变,只有丁宁的诏令是不能违背的。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国家民生的忧虑和他对官场的失望。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禅宗修行的推崇。他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状态,突出了官场的冷漠和虚伪,以及自己对于身心的寄托和慰藉。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的思考和对内心追求的坚定,同时也凸显了他对丁宁的忠诚和对道义的坚守。

此外,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夜晚自得其乐,而白天门外的客人却来得稀少,突显了官场的浮躁和虚伪。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苏辙的才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次韵毛君上书求归未报》苏辙 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máo jūn shàng shū qiú guī wèi bào
次韵毛君上书求归未报

bái fà yōu mín dài jiǎn wéi, pín wén kāng kǎi fù jiāng guī.
白发忧民带减围,频闻慷慨赋将归。
jìn chuán dào shì lián sān yàn, jiǔ wù chán mén dì yī jī.
近传道士连三咽,久悟禅门第一机。
yè yǒng ān zhōng shī zì dé, rì gāo mén wài kè lái xī.
夜永庵中诗自得,日高门外客来稀。
cǐ xīn sù dìng shuí néng quàn, zhǐ yǒu dīng níng zhào mò wéi.
此心素定谁能劝,只有丁宁诏莫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