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归秦川》 寇准
阮路何方尽,西归兴未劳。
河流经陕狭,山色入秦高。
返照明秋垒,孤村接暮涛。
还如丁令至,故里满蓬蒿。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衡州团练副使李迪迎寇准尸灵厝于衡州(今衡阳市)岳屏山花药寺,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再归秦川》是宋代文学家寇准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再次回到秦川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阮路何方尽,
西归兴未劳。
河流经陕狭,
山色入秦高。
返照明秋垒,
孤村接暮涛。
还如丁令至,
故里满蓬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再次回到秦川的旅途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旅途的感慨之情。
首先,诗的开篇描述了阮路何方尽,指的是作者走过的路途长远而未尽头,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远方故乡的渴望。接着,诗中提到西归兴未劳,表明作者虽然再次回到了故乡,但并没有感到疲惫,反而充满了回家的喜悦和激动。
诗中的河流经陕狭,山色入秦高,描绘了秦川地区特有的地理景观。秦川地区河流纵横,陕狭指的是河流在陕西地区变得狭窄,山色入秦高则形容了秦川地区的山峦之高。这些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所处的地理环境,增强了诗意的真实感。
诗的后半部分以返照明秋垒,孤村接暮涛展开。返照明秋垒描述了秋天落日的余晖照耀在城垒上,给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感觉。孤村接暮涛则描绘了孤独的村庄与夜晚的涛声相连,强调了乡村的静谧和孤独。
最后两句还如丁令至,故里满蓬蒿,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丁令是作者的字,表示作者自己再次回到故里,仿佛是丁令再次归来。故里满蓬蒿则描绘了故乡的景象,蓬蒿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命力顽强,用来比喻故乡依然繁荣。
整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情感的表达,展示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旅途的疲惫和对归乡的喜悦。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情感和对故乡的留恋之情,给人一种深沉而抒发的感觉。
zài guī qín chuān
再归秦川
ruǎn lù hé fāng jǐn, xī guī xìng wèi láo.
阮路何方尽,西归兴未劳。
hé liú jīng shǎn xiá, shān sè rù qín gāo.
河流经陕狭,山色入秦高。
fǎn zhào míng qiū lěi, gū cūn jiē mù tāo.
返照明秋垒,孤村接暮涛。
hái rú dīng lìng zhì, gù lǐ mǎn péng hāo.
还如丁令至,故里满蓬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