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父给事挽词十首》 黄庭坚
更生苦讼石中书,宰掾非人欲引裾。
两猾论兵几败国,同时御史更谁如。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叔父给事挽词十首》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对他的叔父,一位忠诚的官员,去世的哀思和对时局的忧虑。
中文译文:
更生苦讼石中书,
宰掾非人欲引裾。
两猾论兵几败国,
同时御史更谁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悲痛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叔父去世的痛苦,同时也抒发了他对当时的政治局势的忧虑。
首句“更生苦讼石中书”,表明作者对叔父的去世感到痛苦和惋惜。其中,“更生”指代叔父,意为“再也无法重生”,“苦讼”表示叔父一生辛苦劳碌,为国家忠勤事奉。“石中书”则是对叔父的一种赞美,暗示他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官员。
接下来的两句“宰掾非人欲引裾”,表达了作者对现任宰掾(高级官员)的不满和失望。作者认为这些官员并非真正忠于国家,而是追逐私利,不顾大局。“引裾”则意味着他们将要逃离责任和职位。
接下来的两句“两猾论兵几败国,同时御史更谁如”,表达了作者对朝廷内部的腐败和争权夺利的担忧。其中,“两猾”指代争权夺利的官员,暗指他们的行为导致国家陷入危机。“御史”则是指监察官员,作者在这里质问,如果连监察官员都沉迷于权力纷争,那么谁能真正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整首诗词通过对叔父的怀念和对当时政治现状的忧虑,揭示了社会腐败和政治动荡的现实。黄庭坚以深沉的哀思和批判的目光,呼吁社会上的官员应该忠于职守,以国家利益为重,反对腐败和权力的滥用。这首诗词展示了黄庭坚在宋代文学中独特的批评视角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shū fù jǐ shì wǎn cí shí shǒu
叔父给事挽词十首
gēng shēng kǔ sòng shí zhōng shū, zǎi yuàn fēi rén yù yǐn jū.
更生苦讼石中书,宰掾非人欲引裾。
liǎng huá lùn bīng jǐ bài guó, tóng shí yù shǐ gèng shuí rú.
两猾论兵几败国,同时御史更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