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高子勉十首》 黄庭坚
志士难推毂,将如高子何。
心期诚不浅,余论或相多。
欲向沧洲去,还能小艇麽。
鸬鹚西照处,相并晒渔蓑。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这首诗词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次韵高子勉十首》之一。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志士难推毂,将如高子何。
心期诚不浅,余论或相多。
欲向沧州去,还能小艇麽。
鸬鹚西照处,相并晒渔蓑。
诗意:
这首诗词以高子勉为题材,表达了对志士难以实现理想的无奈和思考。诗人黄庭坚自问,若将自己比作高子勉(一位志士),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将会面临怎样的困难。他坦言自己的心愿虽然真挚,但可能还存在一些许多可议之处。在诗的结尾,黄庭坚提到鸬鹚晒渔蓑的景象,以此形象象征着平凡的生活与勤奋努力的态度。
赏析:
1. 这首诗以直接的问句开头,突显了黄庭坚对高子勉这一形象的思考和疑惑。通过将自己置于高子勉的位置上,诗人表达了对志士们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的思考和同情。
2. 第二句“心期诚不浅,余论或相多”表明诗人对自己的信念和心愿的坚定,但也承认自己的观点可能还有待商榷。这种自我怀疑和思考展示了黄庭坚作为一位诗人和思想家的谦逊和开放态度。
3. 第三、四句中的“沧州”和“小艇”象征着远行和追求理想的决心,但同时也表达了黄庭坚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这种矛盾心态使诗人形象更加丰满和真实。
4. 最后两句通过描绘鸬鹚晒渔蓑的场景,表达了平凡生活中的幸福和勤奋努力的精神。这里的鸬鹚可以被视为一种勤劳的象征,晒渔蓑则象征着平凡生活中的辛勤努力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对高子勉的思考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志士理想追求的思考和对自身处境的疑惑。通过反思和对比,诗人展现了对平凡生活中勤奋努力的赞美,并以此呼唤读者珍惜现实生活、努力奋斗的态度。
cì yùn gāo zi miǎn shí shǒu
次韵高子勉十首
zhì shì nán tuī gǔ, jiāng rú gāo zi hé.
志士难推毂,将如高子何。
xīn qī chéng bù qiǎn, yú lùn huò xiāng duō.
心期诚不浅,余论或相多。
yù xiàng cāng zhōu qù, hái néng xiǎo tǐng mó.
欲向沧洲去,还能小艇麽。
lú cí xī zhào chù, xiāng bìng shài yú suō.
鸬鹚西照处,相并晒渔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