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君行到自知”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君行到自知”出自宋代黄庭坚的《菩萨蛮》,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ūn xíng dào zì zhī,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宋代   黄庭坚 春天 写景 感叹 命运  菩萨蛮 
更新时间: 2024-11-28 05:36:25
“君行到自知”全诗《菩萨蛮》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
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
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翻译

烟雨迷蒙的溪边桥畔,有渔翁正醉酒酣睡,四周阒无声息,没有人惊破他的好梦。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闲适、安逸的生活真是情意绵长。
美好的江山好像在那儿等着我似的,这种感觉大概只有陶潜能理解吧。想要问我到底去何方,无可奉告,你随之而来,自然就知道了。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创作背景

  此词原有序云:“王荆公新筑草堂于半山,引八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垒石作桥,为集句云:‘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戏效荆公作。”作者曾批评王安石作集句诗是“百家衣”,以为“正堪一笑”(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五),后来不知怎么,自己技痒难禁,也效法王安石写了这首集句词。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赏析

  据此词原序所说,这首《菩萨蛮》当是戏拟王安石集句诗之作。

  开首二句以极自然轻盈的笔法描绘了一幅闲适悠雅的溪桥野渔图。一片氤氲迷蒙的山岚水雾中,是烟是雨,叫人难以分辨,真是空翠湿人衣。溪边桥畔,有渔翁正醉酒酣睡,四周阒无声息,没有人来惊破他的好梦。“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化用杜甫“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西郊》)和“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二首》)这句诗。两句诗不仅从字面看放这里十分熨贴,而且从原作的意境看,也与这首词情相合,更重要的是通过这诗句的媒介,将读者导向了杜甫的诗境,这些诗境又反过来丰富了这首词本身的意蕴。这样便活画出整个风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世界。

  “江山如有待”为作者移用的杜甫《后游》中的诗句,作者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却推开自己不说,而从对面着笔,将自己热烈的感情移植到无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绪。这样,词上下片意境相应,只将前面“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词意发展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作者自然地想到了开隐逸风气的陶潜,遂又随手拈来了杜甫的另一句诗“此意陶潜解”(《可惜》),将自己对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实到对这位抛弃荣利的田园先哲的景仰上,从而挑出了全词隐逸的主题。

  杜甫感叹生不逢时,恨不能词的最后二句“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接住杜甫“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杜甫《可惜》)诗意,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不学杜甫的感慨而是步先哲的后尘。作者决心归隐,但到底去何方,却无可告,不过如随之而去,一定会明白他的踪迹。这一结语将上面贯串下来的情志意趣,结束得非常工稳,飘逸而含蓄。

  这首词全靠直接剥录他人诗句而成,虽非作词之正道,却也颇有移花接木之妙。

“君行到自知”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pú sà mán
菩萨蛮

bàn yān bàn yǔ xī qiáo pàn, yú wēng zuì zhe wú rén huàn.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
shū lǎn yì hé zhǎng, chūn fēng huā cǎo xiāng.
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jiāng shān rú yǒu dài, cǐ yì táo qián jiě.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
wèn wǒ qù hé zhī, jūn xíng dào zì zhī.
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君行到自知”平仄韵脚
拼音:jūn xíng dào zì zhī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