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临风、周情孔思,悠然千古。
寂寞东家丘何在,缥缈危亭小鲁。
试重上、岩岩高处。
更忆公归西悲日,正__、陌上多零雨。
嗟费却,几章句。
谢安雅志还成趣。
记风流、中年怀抱长携歌舞。
政尔良难君臣事,晚听秦筝声苦。
快满眼、松篁千亩。
把似渠垂功名泪,算何如、且作溪山主。
双白鸟,又飞去。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贺新郎(题赵兼善东山园小鲁亭)》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下马东山路。
恍临风、周情孔思,悠然千古。
寂寞东家丘何在,缥缈危亭小鲁。
试重上、岩岩高处。
更忆公归西悲日,正__、陌上多零雨。
嗟费却,几章句。
谢安雅志还成趣。
记风流、中年怀抱长携歌舞。
政尔良难君臣事,晚听秦筝声苦。
快满眼、松篁千亩。
把似渠垂功名泪,算何如、且作溪山主。
双白鸟,又飞去。
诗意:
这首诗词以辞旧迎新的方式向新郎贺喜。诗人描述了自己下马行走在东山路上的情景,感叹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他回忆起曾经寄托希望的东家丘和危亭小鲁,却发现它们早已不存在,只有模糊的影像。诗人试图攀登高处,回忆起曾经的忧伤和遗憾,陌上的雨也似乎在映衬他的心情。他感叹写诗的辛劳,却觉得其中的几章句还是有趣的,表达了自己对谢安那种高雅志趣的敬佩。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风流往事,以及中年时怀抱携歌舞的情景。他认为治理国家对于君臣来说是艰难的事情,晚年只能倾听秦筝声中的苦涩。最后,诗人眼前满是茂密的松树和竹林,他把自己的功名和眼泪比作松竹,不如做一位隐居于溪山之间的主人。最后两句写两只白鸟飞离,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
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辛弃疾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所经历的情感和思考。诗中通过描绘东山路、东家丘和小鲁亭等地景,以及回忆风流往事和思考人生的片段,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和人事更迭的感叹。诗人对谢安雅志的赞美,表达了对高尚志趣的向往。最后,诗人以松篁和白鸟作为象征,表达了对功名和世俗纷扰的拒绝,希望能过上宁静隐逸的生活。
整首诗词意境清幽,用词简练而富有情感,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抒发了辛弃疾对时光流转和人事更迭的深深感慨。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高尚志趣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辛弃疾内心的追求和自由。整首诗以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为媒介,抒发了辛弃疾对时光流转和人事更迭的深深感慨。诗人通过对过去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清幽,情感真挚,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感悟和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hè xīn láng tí zhào jiān shàn dōng shān yuán xiǎo lǔ tíng
贺新郎(题赵兼善东山园小鲁亭)
xià mǎ dōng shān lù.
下马东山路。
huǎng lín fēng zhōu qíng kǒng sī, yōu rán qiān gǔ.
恍临风、周情孔思,悠然千古。
jì mò dōng jiā qiū hé zài, piāo miǎo wēi tíng xiǎo lǔ.
寂寞东家丘何在,缥缈危亭小鲁。
shì zhòng shàng yán yán gāo chù.
试重上、岩岩高处。
gèng yì gōng guī xī bēi rì, zhèng mò shàng duō líng yǔ.
更忆公归西悲日,正__、陌上多零雨。
jiē fèi què, jǐ zhāng jù.
嗟费却,几章句。
xiè ān yǎ zhì hái chéng qù.
谢安雅志还成趣。
jì fēng liú zhōng nián huái bào zhǎng xié gē wǔ.
记风流、中年怀抱长携歌舞。
zhèng ěr liáng nán jūn chén shì, wǎn tīng qín zhēng shēng kǔ.
政尔良难君臣事,晚听秦筝声苦。
kuài mǎn yǎn sōng huáng qiān mǔ.
快满眼、松篁千亩。
bǎ shì qú chuí gōng míng lèi, suàn hé rú qiě zuò xī shān zhǔ.
把似渠垂功名泪,算何如、且作溪山主。
shuāng bái niǎo, yòu fēi qù.
双白鸟,又飞去。
平仄: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仄韵) 去声四寘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