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一一惊郎目”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一一惊郎目”出自宋代周邦彦的《六么令(仙吕重九)》,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ī yī jīng láng mù,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

宋代   周邦彦 六么令 
更新时间: 2024-11-22 18:52:32
“一一惊郎目”全诗《六么令(仙吕重九)》
快风收雨,亭馆清残燠。
池光静横秋影,岸柳如新沐。
闻道宜城酒美,昨日新醅熟。
轻镳相逐。
冲泥策马,来折东篱半开菊。
华堂花艳对列,一一惊郎目
歌韵巧共泉声,间杂琮琤玉。
惆怅周郎已老,莫唱当时曲。
幽欢难卜。
明年谁健,更把茱萸再三嘱。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六么令(仙吕重九)》周邦彦 翻译、赏析和诗意

《六么令(仙吕重九)》是一首宋代的诗,作者是周邦彦。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快风收雨,亭馆清残燠。
池光静横秋影,岸柳如新沐。
闻道宜城酒美,昨日新醅熟。
轻镳相逐。冲泥策马,来折东篱半开菊。
华堂花艳对列,一一惊郎目。
歌韵巧共泉声,间杂琮琤玉。
惆怅周郎已老,莫唱当时曲。
幽欢难卜。明年谁健,更把茱萸再三嘱。

中文译文:
快风停止了雨,亭馆里清除残余的炉火。
池水光线静静地横在秋天的影子上,岸上的柳树像是洗过头发似的新鲜。
听说宜城的酒很美,昨天新酿的酒已经熟了。
轻轻地拨动马缰绳,冲过泥泞,急驰而来,折断了东边篱笆上半开的菊花。
华堂里的花朵色彩艳丽,排列得整整齐齐,一个个都让人惊叹。
歌声和琴音巧妙地交织在泉水的声音中,夹杂其中的还有瑟瑟琮琤的玉器声。
感到忧愁,周郎已经年老,不再唱当年的曲调。
幽静的欢乐难以预测。明年谁会健在,再次把茱萸花三番嘱咐。

诗意和赏析:
《六么令(仙吕重九)》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色和人情况思的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表达了时光流转、人事易逝的感慨。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秋日的景物,快风停止了雨,亭馆里的炉火已经熄灭,池塘宁静,柳树也变得嫩绿新鲜,展现了秋天的宜人景色。

接下来的几句提到了宜城的美酒和新酿的酒,以及主人公冲泥策马,折断半开的菊花。这些描写表现了主人公游玩时的轻松愉快,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变迁。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华堂中的花朵和音乐声。华堂中的花朵艳丽夺目,歌声和琴音巧妙地交织在泉水声中,展现了音乐和艺术的美好。

最后两句表达了主人公的忧愁和感慨,周郎已经老去,不再唱当年的曲调,暗示了时光流转,岁月不饶人。

整首诗以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为主线,通过景物描写和主人公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思考。诗的语言简练流畅,意境清新,给人以淡淡的忧愁之感。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物活动的描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优美,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独特情趣和审美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一一惊郎目”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liù me lìng xiān lǚ chóng jiǔ
六么令(仙吕重九)

kuài fēng shōu yǔ, tíng guǎn qīng cán yù.
快风收雨,亭馆清残燠。
chí guāng jìng héng qiū yǐng, àn liǔ rú xīn mù.
池光静横秋影,岸柳如新沐。
wén dào yí chéng jiǔ měi, zuó rì xīn pēi shú.
闻道宜城酒美,昨日新醅熟。
qīng biāo xiāng zhú.
轻镳相逐。
chōng ní cè mǎ, lái zhé dōng lí bàn kāi jú.
冲泥策马,来折东篱半开菊。
huá táng huā yàn duì liè, yī yī jīng láng mù.
华堂花艳对列,一一惊郎目。
gē yùn qiǎo gòng quán shēng, jiàn zá cóng chēng yù.
歌韵巧共泉声,间杂琮琤玉。
chóu chàng zhōu láng yǐ lǎo, mò chàng dāng shí qū.
惆怅周郎已老,莫唱当时曲。
yōu huān nán bo.
幽欢难卜。
míng nián shuí jiàn, gèng bǎ zhū yú zài sān zhǔ.
明年谁健,更把茱萸再三嘱。

“一一惊郎目”平仄韵脚
拼音:yī yī jīng láng mù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一屋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