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芳草,齐河古岸,扁舟同舣。
萍梗孤踪,梦魂浮世。
别离常是。
念当时绿鬓,狂歌痛饮,今憔悴、东风里。
此去济南为说。
道愁肠、不醒犹醉。
多情北渚,两行烟柳,一湖春水。
还唱新声,后人重到,应悲桃李。
待归时,揽取庭前皓月,也应堪寄。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水龙吟(始去齐,路逢次膺叔感别叙旧)》是晁补之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去年暑雨钩盘,
夜阑睡起同征辔。
今年芳草,齐河古岸,
扁舟同舣。
萍梗孤踪,梦魂浮世。
别离常是。念当时绿鬓,
狂歌痛饮,今憔悴、东风里。
此去济南为说。
道愁肠、不醒犹醉。
多情北渚,两行烟柳,
一湖春水。
还唱新声,后人重到,
应悲桃李。
待归时,揽取庭前皓月,
也应堪寄。
中文译文:
去年夏天的雨水盘旋,
深夜中从睡梦中醒来,同样踏上征途。
今年春天的芳草,齐河上古的岸边,
我们一同乘坐小舟。
浮萍孤单地漂泊,梦魂游离于现世之间。
离别常常发生。怀念当时青丝如绿,
疯狂地歌唱,痛饮,如今憔悴,在东风的吹拂中。
这次去济南是为了讲述。
道上的愁肠,未醒仍然陶醉。
北渚多情,两岸烟柳,
一湖春水。
依然唱着新的歌声,后人再次到来,
应当悲叹桃李之花的命运。
等待归来的时候,拥抱庭前明亮的月光,
也值得寄托。
诗意和赏析:
《水龙吟(始去齐,路逢次膺叔感别叙旧)》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离开齐州、与友人次膺叔相别的情景,表达了离别之苦和对往事的怀念之情。
诗的开篇,诗人回忆去年夏天的雨水,以及深夜从睡梦中醒来,准备出发的场景。接着,诗人描述了今年春天的芳草和齐河上古的岸边,以及他们一同乘坐小舟的情景。
之后,诗人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他形容自己像浮萍一样孤单地漂泊,梦魂游离于现实世界之间。他认为离别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他仍然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怀念当时青丝如绿的容颜,怀念疯狂地歌唱和痛饮的日子,而如今他在东风的吹拂中变得憔悴。
接下来,诗人提到他此次去济南是为了讲述一些事情。他说道自己在旅途中的愁肠,虽然未醒但仍然陶醉其中。他描述了北渚的美景,两岸的烟柳,以及一湖春水的景色。
最后,诗人说他将继续唱着新的歌声,等待后人的到来。他认为后人面对同样的离别和别离之情,应当感到悲叹桃李之花的命运。最后,他期待着归来的时候,能够拥抱庭前明亮的月光,并将自己的思念和情感寄托其中。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离别和怀旧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念和痛苦。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如夏雨、芳草、河岸、烟柳和春水,以增强诗词的氛围和意境。同时,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对过去的回忆也贯穿全诗,使诗词更具感情色彩。整体上,这首诗词展现了离别的辛酸和对过去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和寄托。
shuǐ lóng yín shǐ qù qí, lù féng cì yīng shū gǎn bié xù jiù
水龙吟(始去齐,路逢次膺叔感别叙旧)
qù nián shǔ yǔ gōu pán, yè lán shuì qǐ tóng zhēng pèi.
去年暑雨钩盘,夜阑睡起同征辔。
jīn nián fāng cǎo, qí hé gǔ àn, piān zhōu tóng yǐ.
今年芳草,齐河古岸,扁舟同舣。
píng gěng gū zōng, mèng hún fú shì.
萍梗孤踪,梦魂浮世。
bié lí cháng shì.
别离常是。
niàn dāng shí lǜ bìn, kuáng gē tòng yǐn, jīn qiáo cuì dōng fēng lǐ.
念当时绿鬓,狂歌痛饮,今憔悴、东风里。
cǐ qù jǐ nán wèi shuō.
此去济南为说。
dào chóu cháng bù xǐng yóu zuì.
道愁肠、不醒犹醉。
duō qíng běi zhǔ, liǎng xíng yān liǔ, yī hú chūn shuǐ.
多情北渚,两行烟柳,一湖春水。
hái chàng xīn shēng, hòu rén zhòng dào, yīng bēi táo lǐ.
还唱新声,后人重到,应悲桃李。
dài guī shí, lǎn qǔ tíng qián hào yuè, yě yīng kān jì.
待归时,揽取庭前皓月,也应堪寄。
平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六寝 (仄韵) 去声二十七沁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