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陷文场貔虎阵。
谁敢当哉。
况是焚舟决胜来。
三巴春杪。
客馆梦回风雨晓。
胸次峥嵘。
欲共涛头赤甲平。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减字木兰花(和赵文仪)》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诗翁才刃。
曾陷文场貔虎阵。
谁敢当哉。
况是焚舟决胜来。
三巴春杪。
客馆梦回风雨晓。
胸次峥嵘。
欲共涛头赤甲平。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黄庭坚对自己在文学创作中遭遇的困境和追求胜利的决心。诗人自称为"诗翁",意指自己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他回顾了自己曾经陷入的文坛竞争的艰难局面,形容那时的情况如同面对强大的虎阵一般。然而,诗人自问,有谁敢接受这样的挑战呢?尤其是像焚烧船只来断然决胜一样,面临着取舍的关键时刻。
诗中提到"三巴春杪",指的是春天末尾的时候,巴山地区的景色。这里用来描绘诗人在客馆中的情景,他仿佛在梦中回到了过去,回忆起风雨交加的黎明时刻。诗人心中涌动着雄心壮志,渴望与涛头(指激烈的浪头)并肩作战,共同平定战乱,展现出他的英勇和决心。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黄庭坚在文学创作中的坚毅和决心。他用贴切的比喻和充满感情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在文坛竞争中的困境和追求胜利的决心。诗词中的"焚舟决胜"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放弃退路,全力以赴的决断,显示出他对于文学创作的执着和勇气。
诗中的"三巴春杪"一段,通过描述客馆中的回忆和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渴望。他希望能够与激烈的浪头并肩作战,以红甲(象征战士的勇猛)平定战乱,显示出他内心的豪情和追求卓越的决心。
整首诗词通过情感与意象的交织,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文学创作的追求生动地展现出来。黄庭坚以自身经历为基础,表达了对于艰难环境下的挑战和奋斗的理解和呼唤。这首诗词既具有个人情感的表达,也蕴含了对于时代风云的思考和对文学创作的探索,体现了黄庭坚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才华和见地。
jiǎn zì mù lán huā hé zhào wén yí
减字木兰花(和赵文仪)
shī wēng cái rèn.
诗翁才刃。
céng xiàn wén chǎng pí hǔ zhèn.
曾陷文场貔虎阵。
shuí gǎn dāng zāi.
谁敢当哉。
kuàng shì fén zhōu jué shèng lái.
况是焚舟决胜来。
sān bā chūn miǎo.
三巴春杪。
kè guǎn mèng huí fēng yǔ xiǎo.
客馆梦回风雨晓。
xiōng cì zhēng róng.
胸次峥嵘。
yù gòng tāo tóu chì jiǎ píng.
欲共涛头赤甲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