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空明暗本来齐。
真妄体分两种。
悟则便名静土,更无天竺曹溪。
谁言极乐在天西。
了则弥陀出世。
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张伯端真人之师为刘海蟾,桂林刘仲远真人系张伯端真人所度化。
《西江月(六)》是宋代张伯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探讨了色相与空性的关系,表达了禅宗思想中的觉悟和解脱。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对镜不须强灭,
In front of the mirror, there is no need to forcefully eliminate (desires).
假名权立菩提。
Through the use of conventional names, the Bodhi (awakening) is attained.
色空明暗本来齐。
Color and emptiness are inherently equal, whether bright or dark.
真妄体分两种。
The true and the false are distinguished as two types.
悟则便名静土,
Upon realization, it is then called the land of tranquility.
更无天竺曹溪。
Beyond even the heavenly realms, such as Tianzhu and Caodi.
谁言极乐在天西。
Who says that ultimate bliss lies in the Western Pure Land?
了则弥陀出世。
Upon enlightenment, Amitabha Buddha manifests in the world.
这首诗词的诗意和赏析如下:
《西江月(六)》这首诗词主要以佛教禅宗的思想为基础,探讨了色相与空性的关系,以及觉悟和解脱的主题。诗词开头写到面对镜子时,没有必要强行消除欲望,暗示了禅宗思想中不对外在世界产生执着的态度。接着,诗词表达了通过使用世俗的名称(假名),可以达到菩提(觉悟)。这里的“名”指的是相对的现象世界,而“菩提”则代表了解脱和觉悟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诗“色空明暗本来齐,真妄体分两种”表达了色相与空性本质上是相等的,无论是明亮还是黑暗。同时,诗中也提到了真和妄的区别,暗示了相对现象和真实本性之间的对立。
诗的后半部分,“悟则便名静土,更无天竺曹溪”表达了通过觉悟,人们可以进入“静土”,即内心的宁静和解脱之境。这里提到了“天竺”和“曹溪”,分别代表佛教的两个重要地区,但诗中表达出超越这些地方的境界。
最后两句诗“谁言极乐在天西,了则弥陀出世”暗示了佛教信徒常常寻求的西方极乐世界,并表达了通过觉悟和解脱,弥陀佛会显现在世间的观念。
总的来说,《西江月(六)》这首诗词以禅宗思想为主题,通过探讨色相与空性、真与妄的关系,表达了禅宗追求觉悟和解脱的理念,并点出了超越世俗和地域的境界。
xī jiāng yuè liù
西江月(六)
duì jìng bù xū qiáng miè, jiǎ míng quán lì pú tí.
对镜不须强灭,假名权立菩提。
sè kōng míng àn běn lái qí.
色空明暗本来齐。
zhēn wàng tǐ fēn liǎng zhǒng.
真妄体分两种。
wù zé biàn míng jìng tǔ, gèng wú tiān zhú cáo xī.
悟则便名静土,更无天竺曹溪。
shuí yán jí lè zài tiān xī.
谁言极乐在天西。
le zé mí tuó chū shì.
了则弥陀出世。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八齐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