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的裙腰初染。
佳人携手弄芳菲,绿阴红影,共展双纹簟。
插花照影窥鸾鉴。
只恐芳容减。
不堪零落春晚,青苔雨后深红点。
一去门闲掩。
重来却寻朱槛。
离离秋实弄轻霜,娇红脉脉,似见胭脂脸。
人非事往眉空敛。
谁把佳期赚。
芳心只愿长依旧,春风更放明年艳。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诗词:《凉州令(东堂石榴)》
作者:欧阳修(宋代)
翠树芳条飐。
的的裙腰初染。
佳人携手弄芳菲,
绿阴红影,共展双纹簟。
插花照影窥鸾鉴。
只恐芳容减。
不堪零落春晚,
青苔雨后深红点。
一去门闲掩。
重来却寻朱槛。
离离秋实弄轻霜,
娇红脉脉,似见胭脂脸。
人非事往眉空敛。
谁把佳期赚。
芳心只愿长依旧,
春风更放明年艳。
中文译文:
翠树的芳枝摇曳。
她的裙腰初染春色。
佳人们牵手游玩于芬芳之地,
在绿荫和红影中,共同展开双层纹簟。
插花的倒影照亮了鸾凤之鉴。
唯恐美容减退。
无法忍受凋谢的春晚,
青苔上的深红点缀在雨后。
曾经离去的门已经关闭。
再次来到时,却要寻找红槛。
离离秋实摆弄着轻霜,
娇红的果实,仿佛映照着胭脂般的面容。
人已离开,往事将成空。
谁能夺取美好时光?
芳心只愿永远如故,
春风将来年更加绚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美丽而短暂的春日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美好事物消逝的忧虑和追求。
诗人以凉州为背景,描绘了翠树摇曳的芳枝,佳人们牵手游玩于芬芳之地。这里的翠树和芳菲象征着青春与美丽,而佳人们的出现使得这个场景更加生动活泼。红影和双纹簟则增添了一种浪漫的氛围。
然而,诗中也流露出对美好的担忧和不舍。诗人担心美人的容颜会逐渐减退,不愿意面对凋谢的春天,雨后的青苔上的深红点缀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和逝去。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追求。他发现曾经离去的门已经关闭,要再次回到美好的过去却要寻找起点。秋实摆弄着轻霜,娇红的果实仿佛映照着美人的面庞,此时人已离去,往事将成空,谁能抓住美好的时光呢?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长久存在的愿望,他希望美好的心情和美丽的容颜能够永恒不变,期待明年的春风能够更加绚烂。
整首诗词通过描写春日的美景和美人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逝去的忧虑和对美好时光的追求。诗人运用自然景物和女性形象来传达这种情感,通过描绘树枝摇曳、花草盛开和人们的亲密互动,展现了春日的生机和美丽。然而,诗中也透露出对美好事物逝去的焦虑和无奈,对时光流逝和容颜凋谢的担忧。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永恒存在的愿望,希望美丽和明年的春风能够持久而绚烂。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女性美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思考和感慨。同时,通过对美好时光的追求和对未来美好的期许,传递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整体上,这首诗词既展示了春日的美景和生机,又表达了对时光和美好事物的深思和情感,通过诗人对人生和美的思考,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
liáng zhōu lìng dōng táng shí liú
凉州令(东堂石榴)
cuì shù fāng tiáo zhǎn.
翠树芳条飐。
de de qún yāo chū rǎn.
的的裙腰初染。
jiā rén xié shǒu nòng fāng fēi, lǜ yīn hóng yǐng, gòng zhǎn shuāng wén diàn.
佳人携手弄芳菲,绿阴红影,共展双纹簟。
chā huā zhào yǐng kuī luán jiàn.
插花照影窥鸾鉴。
zhǐ kǒng fāng róng jiǎn.
只恐芳容减。
bù kān líng luò chūn wǎn, qīng tái yǔ hòu shēn hóng diǎn.
不堪零落春晚,青苔雨后深红点。
yī qù mén xián yǎn.
一去门闲掩。
chóng lái què xún zhū kǎn.
重来却寻朱槛。
lí lí qiū shí nòng qīng shuāng, jiāo hóng mò mò, shì jiàn yān zhī liǎn.
离离秋实弄轻霜,娇红脉脉,似见胭脂脸。
rén fēi shì wǎng méi kōng liǎn.
人非事往眉空敛。
shuí bǎ jiā qī zhuàn.
谁把佳期赚。
fāng xīn zhǐ yuàn zhǎng yī jiù, chūn fēng gèng fàng míng nián yàn.
芳心只愿长依旧,春风更放明年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八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