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谭用之,[约公元九三二年前后在世],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后唐明宗长兴中前后在世。善为诗而官不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秋宿湘江遇雨翻译及注释
翻译
湘江上阴云笼罩,使人心情郁闷。深夜里徘徊江岸,想起刘琨的远大抱负。
秋风吹动,万里芙蓉花摇曳生姿。暮雨洗尘,千村的薜荔枝苍翠可爱。
乡思难耐,看见橘柚更令人悲叹。羁旅他乡,如被弃的山野之人无人看重。
就是打鱼人和我相见,也不与我说一句话。自管吹着长笛回岛去了。
注释
1、湘江:即湘水,发源于广西兴安县海阳山,北流至湖南,注入洞庭湖,是湖南省最大的河流。
2、锁:束缚,封住。
3、梦魂:梦乡之魂,指思乡之情。
4、刘琨:晋朝人,少怀壮志,与祖逖相互激励,常闻鸡鸣而起来舞剑,准备为国家作一番事业。后来常用这个故事以表示胸怀壮志。
5、芙蓉国:湖南省内因广种荷花,故有芙蓉国之称。
6、薜荔:又名木莲,一种常绿蔓生植物,多生于田野间。古人把它看香草。屈原《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7、橘、柚:这两种水果都盛产于南方,在秋冬成熟。橘一向被称为“嘉树”。
8、旅游:离家旅行在外。
9、王孙:本意是贵族子弟,有时也指隐士,这里是作者自指。《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10、岛门:岛上。
秋宿湘江遇雨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湘江秋雨的苍茫、寂寥景色,抒发诗人的怀才不遇之感,语意极为沉痛、悲凉。
诗歌一开篇便起得雄浑壮阔。“湘上阴云锁梦魂”,这一句不但形象地描绘出暴雨将至之时的那种风急浪高、阴云密布的景色,而且点明题意,交代因雨受阻、夜宿湘江的缘由。一个“锁”字,流露出诗人被迫困于此地的无奈和怅惘。不过,由于整句取景壮阔,无奈怅惘之中并无衰飒之气,反倒更加激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所以接下来的“江边深夜舞刘琨”一句,诗人即用刘琨闻鸡起舞的故事,表明自己奋发振作、立志救时的抱负和决心。
颔联则转为描写湘江的秋雨景色。“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这两句既对仗工整,又写景壮丽。秋风暮雨之中,诗人眺望远方,只见湘江两岸,满目所见,尽是花枝繁密的芙蓉和随风摇曳的薜荔,煞是美丽。描写“芙蓉”的诗句最早见于中唐柳宗元《芙蓉亭》:“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名之以“芙蓉国”和“薜荔村”,本已极言其多、其盛,再加上“万里”和“千家”的修饰语,则显得更加幅员辽阔,展现出一片广阔无边的花海和绿色原野,面对这样的壮丽景色,诗人的心境也不由得更加开阔了。
颈联由写景转入抒情。其中“乡思不堪悲橘柚”一句,主要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和生不逢时之悲。橘树生长于南方,一旦移植到北方栽种,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变化,结出的果实味道就会有所不同,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湖南地处南方,故盛产橘柚,何况眼下又是橘柚成熟的季节,湘江两岸必定是金黄一片、硕果累累。诗人见此情景,对于橘树的适得其所,不禁心向往之。相形之下,自己滞留此地,已是身不由己,再加上生不逢时、有志难骋的遭遇,不觉更加凄苦、悲凉。于是,只能将满腹辛酸化为一声“旅游谁肯重王孙”的呼喊。“王孙”语出淮南小山《楚辞·招隐士》,意为隐居的贤士,后来也用来称呼游子,此处则二意并存,借指诗人自己。诗人怀抱经世之才和救世之志,然而却始终不被重视,只能到处漂泊,这其中的苦楚却无人明白。
尾联则以写景作结。“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两句,暗用屈原与渔父之事。屈原虽然不被世人理解,但是尚有渔父与之对话,而自己竟然连屈原都不如,一种世无知音的悲愤溢于言表,令人感慨万千。
此诗写景抒情,章法严密。一方面情景分明,二者相问写来;另一方面又能融情人景,表现出由雄壮到悲愤的巨大变化,因此极易打动人心。
秋宿湘江遇雨创作背景
这首七律,写于诗人旅游他乡,遇雨受阻,夜泊湘江之中。全诗通过对秋风暮雨景象凄凉的写照,抒发了诗人游子思乡和怀才不遇的感叹。qiū sù xiāng jiāng yù yǔ
秋宿湘江遇雨
jiāng shàng yīn yún suǒ mèng hún, jiāng biān shēn yè wǔ liú kūn.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qiū fēng wàn lǐ fú róng guó, mù yǔ qiān jiā bì lì cūn.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xiāng sī bù kān bēi jú yòu, lǚ yóu shuí kěn zhòng wáng sūn.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yú rén xiāng jiàn bù xiāng wèn, cháng dí yī shēng guī dǎo mén.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一屋 (仄韵) 入声十三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