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壶宫阙不可梦,一一入楼归雁声。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钟陵秋夜》
钟陵山上秋夜的月光明亮,
野游客躺在床上,听着章江清澈的流水声。
蓬壶宫阙的景象是无法梦见的,
只能一个个地步入楼阁,伴着归雁的鸣声。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钟陵山上的景象。作者通过描述夜晚的月光明亮和章江清澈的流水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同时,作者提及了蓬壶宫阙,这是古代的宫廷和建筑,暗示了它们充满了神秘和遥不可及的感觉。最后,作者描述了一只只飞回来的归雁的鸣声,增添了诗歌的凄凉和寂寥之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清新的语言,展示了一个秋夜钟陵山上的景色和声音。作者通过描写月光明亮和清澈的流水声,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同时,作者以蓬壶宫阙来暗示宫廷的壮丽和遥不可及的感觉,使诗歌增添了一些神秘的色彩。最后,作者描绘了归雁的鸣声,给诗歌增添了一丝凄凉和寂寥之感。整首诗情感渲染鲜明,意境深远,展现了秋夜的美丽和寂静,表达了对宫廷和远方的思念之情。
zhōng líng qiū yè
钟陵秋夜
hóng yá lǐng shàng qiū yuè míng, yě kè zhěn dǐ zhāng jiāng qīng.
洪崖岭上秋月明,野客枕底章江清。
péng hú gōng què bù kě mèng, yī yī rù lóu guī yàn shēng.
蓬壶宫阙不可梦,一一入楼归雁声。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二萧 (平韵)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