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吟天与性,直道世将非。
雁夜愁痴坐,渔乡老忆归。
为儒皆可立,自是拙时机。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官至翰学士知制造。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寄从叔》
三族不当路,
长年犹布衣。
苦吟天与性,
直道世将非。
雁夜愁痴坐,
渔乡老忆归。
为儒皆可立,
自是拙时机。
中文译文:
给亲戚从叔的信
三个家族都没路可走,
长期穿着布衣过活。
苦苦思考人生与情性,
坚信世界将会变得不同。
雁在夜晚哀愁寂寞地坐着,
渔村里老去了却也会想家。
做为儒者皆可站立,
只是我自己时机拙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杜荀鹤寄给他的亲戚从叔的一首信。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困境和感受,揭示了他对人生与世俗的理解和态度。
诗中的“三族不当路”指的是诗人所处的家族地位低下,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长年过着穷困的生活,一直穿着布衣,生活艰辛。
“苦吟天与性,直道世将非”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思考。他通过苦苦地吟咏和思考,认为他的个性和天命并不适合他所生活的世界,认为这个世界将会变得不同。
“雁夜愁痴坐,渔乡老忆归”表达了诗人在夜晚感到孤独和惆怅,回忆起渔村故乡的事情,怀念家乡的情景和亲人。
最后两句“为儒皆可立,自是拙时机”,表明诗人认为只要是儒者,都可以立于世,而他自己认为自己的时机不佳,不幸拙劣。
整首诗词展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与抱负,对生活的困境和迷茫的态度。诗人深思熟虑,表达了他对世界变革的期望和对自己所处状况的无奈。
jì cóng shū
寄从叔
sān zú bù dàng lù, cháng nián yóu bù yī.
三族不当路,长年犹布衣。
kǔ yín tiān yǔ xìng, zhí dào shì jiāng fēi.
苦吟天与性,直道世将非。
yàn yè chóu chī zuò, yú xiāng lǎo yì guī.
雁夜愁痴坐,渔乡老忆归。
wèi rú jiē kě lì, zì shì zhuō shí jī.
为儒皆可立,自是拙时机。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