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时迷鹿迹,寸步隔人声。
以杖探虚翠,将襟惹薄明。
经时未过得,恐是入层城。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过云
粉洞二十里,当中幽客行。
片时迷鹿迹,寸步隔人声。
以杖探虚翠,将襟惹薄明。
经时未过得,恐是入层城。
中文译文:
在四明山下过云
四明山下,一片朦胧的山洞伸展二十里,
在这片山洞中徘徊的是一位幽静的旅行者。
时不时地迷失鹿的踪迹,无法听到一丝人声。
他用手杖探索那虚幻的翠绿,衣襟上沾染了淡淡的微光。
他经过的时间似乎还没有结束,恐怕迷失进入了一个更深的城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而神秘的山洞景象。诗人皮日休以细腻的笔触,给人们呈现了四明山下的一片迷幻景象。整首诗氛围安静而寂寥,给人一种悠远而神秘的感觉。
诗人描述了粉洞的长度,即二十里,将读者引入到这个神秘的场所。粉洞隐匿在山腹之间,是一处僻静的所在。而游览者则是一个幽静的客人,往来于洞中。他寻找着鹿的踪迹,却不时迷失方向,无法听到世俗的喧嚣声。他象征性地用手杖拨开洞内的绿色植物,天与山相映,衣襟上也沾染上淡淡的微光。最后,诗人暗示游客的旅行似乎还没有结束,他可能迷失进入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城池。
整首诗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呈现出四明山下神秘而寂静的氛围。诗人通过描述游客的经历,展现了他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同时,通过描绘四明山的景色,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唤起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玄谈的思考。这首诗揉合了自然景色的美感与诗人的感悟,表达了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深入思考和欣赏。
fèng hé lǔ wàng sì míng shān jiǔ tí guò yún
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过云
fěn dòng èr shí lǐ, dāng zhōng yōu kè xíng.
粉洞二十里,当中幽客行。
piàn shí mí lù jī, cùn bù gé rén shēng.
片时迷鹿迹,寸步隔人声。
yǐ zhàng tàn xū cuì, jiāng jīn rě bó míng.
以杖探虚翠,将襟惹薄明。
jīng shí wèi guò de, kǒng shì rù céng chéng.
经时未过得,恐是入层城。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四寘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