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何处去,草际片帆通。
雨色春愁里,潮声晓梦中。
虽为半年客,便是往来鸿。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送友人下第归越》
归意随流水,江湖共在东。
山阴何处去,草际片帆通。
雨色春愁里,潮声晓梦中。
虽为半年客,便是往来鸿。
中文译文:
友人离去的心情随着流水一起回归故土,我们共同在江湖东去。
山阴的去向何方,只有草际上的片帆可通晓。
雨色中夹杂着春天的忧伤,在潮水声中夜晚醒来如在梦里。
虽然只是短暂的客居半年,但就如同往来的鸿鹄一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频写给友人的一首离别诗,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和离别的愁绪。诗中运用了平淡的语言,表达了归途中的心情和离愁别绪。
首句“归意随流水,江湖共在东。”以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友人离开的心情随着流水一起回归故土,而作者和友人共同在江湖东游。这里的“归意”代表了友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望,与流水的归宿相对应。
第二句“山阴何处去,草际片帆通。”描绘了友人离去的目的地不确定,只有片帆才甚至可以通晓。这里的“山阴”可以理解为友人的归途,同时也代表了友人渴望回到家乡的心情。
第三句“雨色春愁里,潮声晓梦中。”通过雨色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友人离别的愁闷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潮声代表了友人方向的归途,与晓梦相对应,增加了离愁别绪的意境。
最后一句“虽为半年客,便是往来鸿。”表达了友人虽然只是短暂的客居半年,但对于友人和作者之间的情谊,就如同往来的鸿鹄一样,无论距离有多远,都能保持联系。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离别的描写和对离愁别绪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和思念之情。诗词平实而真挚,情感真切,给人以离别的感伤和思乡的思绪。
sòng yǒu rén xià dì guī yuè
送友人下第归越
guī yì suí liú shuǐ, jiāng hú gòng zài dōng.
归意随流水,江湖共在东。
shān yīn hé chǔ qù, cǎo jì piàn fān tōng.
山阴何处去,草际片帆通。
yǔ sè chūn chóu lǐ, cháo shēng xiǎo mèng zhōng.
雨色春愁里,潮声晓梦中。
suī wèi bàn nián kè, biàn shì wǎng lái hóng.
虽为半年客,便是往来鸿。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