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僧行不困,临水语忘归。
磬动青林晚,人惊白鹭飞。
堪嗟浮俗事,皆与道相违。
刘得仁(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晚游慈恩寺
刘得仁
寺去幽居近,每来因采薇。
伴僧行不困,临水语忘归。
磬动青林晚,人惊白鹭飞。
堪嗟浮俗事,皆与道相违。
诗词中文译文:
晚上去慈恩寺游玩
寺庙离我的幽居很近,每次来这里是因为要采摘薇草。
和僧人为伴行走,不觉得疲倦,一直待到夕阳西下还没注意到时间。
敲击磬声在青翠的林中回荡,
人们惊讶地看着白鹭飞翔。
我为这浮俗的世事而叹息,它们和道德相违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晚上去慈恩寺游玩的情景和心情。诗人住所离寺庙很近,每次来这里都是为了采摘薇草,可以推测诗人是一个热衷于山水田园生活的人。诗人所选择的慈恩寺离开人烟,幽静宁和,与自然融为一体。诗人和伴僧人一起游玩,不觉得疲倦,一直待到太阳落山。这些描绘展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情。
诗中的“磬动青林晚,人惊白鹭飞”一句,描绘了寺庙的晚钟声在青翠的林中回荡,白鹭受到惊吓飞翔的情景。这一句中的动态与静态相结合,表现出晚上的景色和环境。
最后两句:“堪嗟浮俗事,皆与道相违”,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琐事的不以为然和失望。诗人认为这些俗事与道德和精神追求相背离,值得叹息。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和与道德精神的对比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精神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社会浮俗的失望。诗人通过与自然的亲近和对道德的反思,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寂寞和追求高尚境界的愿望。
wǎn yóu cí ēn sì
晚游慈恩寺
sì qù yōu jū jìn, měi lái yīn cǎi wēi.
寺去幽居近,每来因采薇。
bàn sēng xíng bù kùn, lín shuǐ yǔ wàng guī.
伴僧行不困,临水语忘归。
qìng dòng qīng lín wǎn, rén jīng bái lù fēi.
磬动青林晚,人惊白鹭飞。
kān jiē fú sú shì, jiē yǔ dào xiāng wéi.
堪嗟浮俗事,皆与道相违。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