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心回因向佛,宦途事了是悬车。
全家遁世曾无闷,半俸资身亦有馀。
唯是名衔人不会,毗耶长者白尚书。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刑部尚书致仕》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洛阳住了十五年,
因为世俗的困扰,我的修行之路受阻。
我心迷失,得向佛教寻求回归,
宦途经历已尘埃落定,只剩下一辆悬挂的车。
全家选择隐居,从未有过烦恼,
即使只有半份俸禄,我身上仍有余裕。
唯独那尊贵的名衔,人们无法理解,
我是毗耶长者白尚书。
诗意:
《刑部尚书致仕》是白居易在退隐后的自述。他在洛阳居住了十五年,面对世俗的琐碎事务和宦途的挫折,他感到自己的修行之路被阻碍。于是,他转向佛教以寻求心灵的归宿。他的官职已经结束,只剩下一辆悬挂的车,象征着他过去的官员身份。他选择隐居,全家远离尘嚣,过着宁静的生活,没有烦恼之忧。虽然只有半份俸禄,但他仍然生活得宽裕自在。然而,他的名衔和地位却无法被人们理解,因为他是一位曾经担任过刑部尚书的高官,如今却选择了离开官场,追求内心的宁静。
赏析:
《刑部尚书致仕》体现了白居易晚年的心境和生活态度。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世俗的厌倦和对修行的追求。他通过选择远离尘嚣,回归佛教信仰,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他以隐居的方式摆脱了官场的纷扰和名利的诱惑,追求了真正的自我价值和精神的满足。诗中的“毗耶长者白尚书”是他自称的名号,显示了他对佛教的信仰和追求。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白居易对人生追求与现实的矛盾之感,展示了他对内心世界的深思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xíng bù shàng shū zhì shì
刑部尚书致仕
shí wǔ nián lái luò xià jū, dào yuán sú lèi liǎng hé rú.
十五年来洛下居,道缘俗累两何如。
mí lù xīn huí yīn xiàng fú,
迷路心回因向佛,
huàn tú shì le shì xuán chē.
宦途事了是悬车。
quán jiā dùn shì céng wú mèn, bàn fèng zī shēn yì yǒu yú.
全家遁世曾无闷,半俸资身亦有馀。
wéi shì míng xián rén bú huì, pí yé zhǎng zhě bái shàng shū.
唯是名衔人不会,毗耶长者白尚书。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六鱼 (仄韵) 去声十七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