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来校晚,不见洛阳花。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恨去年》
老去唯耽酒,
春来不著家。
去年来校晚,
不见洛阳花。
中文译文:
年老只沉溺于酒,
春天来临却不归家。
去年来到校场较晚,
错过了洛阳的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人白居易创作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年老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对于错过美好时光和机会的遗憾之情。
首句“老去唯耽酒”,诗人以“老去”自喻,抒发了对年华逝去的无奈感。他唯一的慰藉就是沉溺于酒中,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
接着的两句“春来不著家”,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春天来临时无心归家的状态。这里的“春来”可以理解为新生、希望和机会的象征,而诗人却无法抓住它,暗示了他对于未能珍惜时光的懊悔。
最后两句“去年来校晚,不见洛阳花”,诗人回忆起去年自己来到校场时的晚到,错过了洛阳的花。这里的“洛阳花”可以代表美好的事物和机遇,而诗人未能亲眼目睹,表达了他对于错失机会的遗憾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年老和错失机会的感慨和遗憾。诗人借助酒和花的象征意义,通过对比和联想,表达了对于逝去的时光和错过的机会的深深怀念和懊悔之情。这种感慨也是人们在面对岁月流转、悔恨过去的普遍心境,使得这首诗具有共鸣力和思索性。
hèn qù nián
恨去年
lǎo qù wéi dān jiǔ, chūn lái bù zhe jiā.
老去唯耽酒,春来不著家。
qù nián lái xiào wǎn, bú jiàn luò yáng huā.
去年来校晚,不见洛阳花。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