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忽眼尘犹爱睡,些些口业尚夸诗。
荤腥每断斋居月,香火常亲宴坐时。
万虑消停百神泰,唯应寂寞杀三尸。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斋月静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病来心静一无思,
老去身闲百不为。
忽忽眼尘犹爱睡,
些些口业尚夸诗。
荤腥每断斋居月,
香火常亲宴坐时。
万虑消停百神泰,
唯应寂寞杀三尸。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白居易在斋月里静居的心境和思考。诗人在病痛袭来时,心境变得宁静,没有杂念。随着年岁的增长,身体逐渐闲散,白居易不再为百事所扰。然而,他的眼睛仍然迷恋于尘世的喧嚣,渴望睡眠的宁静,嘴唇仍然吟咏着诗歌的赞美。
白居易提到在斋月里,他戒除了荤腥之物,追求清净的生活。同时,他常常参加香火祭祀和宴会,与朋友们共同坐在一起。在这种斋戒的环境中,他的烦恼和忧虑都消散了,百神安泰。然而,唯独对寂寞感到应对的是他自己的身体,他将自己的身体比作三尸,意味着他对于内心的冲突和孤独感有所领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白居易的内心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通过描述病痛、年老和清净的斋月生活,诗人描绘了一个心境宁静、追求内心平静的形象。
诗中的对比和矛盾也给人以深思。病痛的折磨让诗人的心境变得静谧,但他的眼睛却渴望睡眠的宁静。此外,他在斋月期间追求清净,摒弃了俗世的喧嚣,但他仍然参与社交活动,与朋友们共度时光。这种对内心和外在的矛盾让人思考人生的追求和真实性。
最后,诗人将自己的烦恼和孤独感归结为身体的寂寞,以"杀三尸"的形象表达。这种寂寞感与他内心的平静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展现了生命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平静和生活意义的思考,引发人们对人生追求、内心矛盾和寂寞感的思索。
zhāi yuè jìng jū
斋月静居
bìng lái xīn jìng yī wú sī, lǎo qù shēn xián bǎi bù wéi.
病来心静一无思,老去身闲百不为。
hū hū yǎn chén yóu ài shuì,
忽忽眼尘犹爱睡,
xiē xiē kǒu yè shàng kuā shī.
些些口业尚夸诗。
hūn xīng měi duàn zhāi jū yuè, xiāng huǒ cháng qīn yàn zuò shí.
荤腥每断斋居月,香火常亲宴坐时。
wàn lǜ xiāo tíng bǎi shén tài, wéi yīng jì mò shā sān shī.
万虑消停百神泰,唯应寂寞杀三尸。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