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才自信不如哀,君若有功何必我。
楚王好士得燕才,燕家未筑黄金台。
当时周室何为哉?吁嗟乎树中饿死安足惜,何似西山采薇
食。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树中饿》是明代李东阳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在困境中的思考与抉择。
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树中饿
山深雪寒路坎坷,
两死何如一生可。
桃才自信不如哀,
君若有功何必我。
楚王好士得燕才,
燕家未筑黄金台。
当时周室何为哉?
吁嗟乎树中饿死安足惜,
何似西山采薇食。
译文:
在山深处,雪寒路坎坷,
面对两种死法,何如选择活下去。
桃花的才华自信与悲愁相比,不如后者,
如果你有功绩,为何还需要我。
楚国的君王喜欢有才华的人,
然而燕国的家族未能建起华丽的黄金台。
那时的周朝君王又做了何事?
唉,树中饿死的命运怎能可惜,
与西山上采摘薇草为食相比又何如。
诗意和赏析:
《树中饿》以深沉而悲凉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于处境困顿和选择的思考。诗中的“山深雪寒路坎坷”形象地描绘了困境的艰难和险恶。面对两种死法,作者表示宁愿选择活下去,以表达对生命的珍视。
诗中以桃花的才华自信与哀愁相比,表达了一种对于才华与成就的反思。作者认为,如果你有功绩,为何还需要他。这种对功成名就的怀疑和思考,凸显了作者对于社会价值观的质疑。
接着,诗中提到楚国的君王喜欢有才华的人,但燕国的家族却没有建起华丽的黄金台。这种比较暗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现象,以及才华和地位之间的矛盾。
最后,作者用“树中饿死”与“西山采薇食”作对比,凸显了在困境中挣扎与求生之间的选择。树中饿死的命运被描绘为无法可惜,相比之下,西山上采摘薇草为食的自由选择更加可贵。
整首诗词通过对困境、社会价值观和人生选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思考和对自由选择的向往。通过对比和反问,诗中流露出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立思考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shù zhōng è
树中饿
shān shēn xuě hán lù kǎn kě, liǎng sǐ hé rú yī shēng kě.
山深雪寒路坎坷,两死何如一生可。
táo cái zì xìn bù rú āi, jūn ruò yǒu gōng hé bì wǒ.
桃才自信不如哀,君若有功何必我。
chǔ wáng hǎo shì dé yàn cái, yàn jiā wèi zhù huáng jīn tái.
楚王好士得燕才,燕家未筑黄金台。
dāng shí zhōu shì hé wéi zāi? xū jiē hū shù zhōng è sǐ ān zú xī, hé sì xī shān cǎi wēi
当时周室何为哉?吁嗟乎树中饿死安足惜,何似西山采薇
shí.
食。
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