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台下嘶宛马,木叶山前度汉旌。
缠到关南逢雁尽,重来海上见波平。
故人临月应相望,一夕寒光特为明。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冀馆春夕见月》是宋代王珪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冀州馆中的春夜,观赏着皎洁的明月,并思念远方的故人。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极其喜爱无比的是北方的音乐,曾经与万里之外的人一同倾听边境的声音。黄金台下马嘶得很清脆,木叶山前行过汉朝的旌旗。曾困于关南,等到雁群离去,重又经过海上,见到波浪平静。我想故人应该在明亮的月光下相互期待,这一夜的寒光格外明亮。
诗意:
这首诗以冀州馆中的春夜为背景,通过描绘作者对北方音乐和边境的思念,以及对远方故人的思念,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情感的珍视。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景观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寂寥、温馨的诗意。
赏析:
《冀馆春夕见月》以冀州馆中的春夜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友情和远方故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黄金台下嘶宛马"和"木叶山前度汉旌",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边境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北方音乐和边疆的憧憬和喜爱。诗中的"缠到关南逢雁尽,重来海上见波平"则表达了作者曾经历过离别和再相逢的情感历程,呈现了一种离合悲欢的情感体验。
整首诗以明月为线索,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春夜的静谧和明亮。最后两句"故人临月应相望,一夕寒光特为明"则将诗人的心情与月光相联系,表达了作者与故人在月光下相互思念和期待的情感。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清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传达了作者对友情和远方故人的思念之情,展示了王珪独特的诗意和情感表达能力。
jì guǎn chūn xī jiàn yuè
冀馆春夕见月
shén chǒng wú rú shǐ běi xíng, céng tóng wàn lǐ tīng biān shēng.
甚宠无如使北行,曾同万里听边声。
huáng jīn tái xià sī wǎn mǎ, mù yè shān qián dù hàn jīng.
黄金台下嘶宛马,木叶山前度汉旌。
chán dào guān nán féng yàn jǐn, chóng lái hǎi shàng jiàn bō píng.
缠到关南逢雁尽,重来海上见波平。
gù rén lín yuè yīng xiāng wàng, yī xī hán guāng tè wèi míng.
故人临月应相望,一夕寒光特为明。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一马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