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将祀余感生皇,渡以瞟怒威灵仰。
十一景纬生寒芒,天人南下南斗傍。
朝与龙飞暮龙翔,翠蓬三度黄尘扬。
灵宫特立天中央,湖眉海眼东西望。
地柱不顷天乳长,黄须仙伯古冠裳。
龙脑宝藏声琅琅,上清净扫赤尾蜉。
六龙在天天下昌,山君海孤纷来王。
南极上寿日重光。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杭州龙翔宫重建辞》是元代诗人杨维桢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描绘杭州龙翔宫重建为主题,表达了对神明庇佑和帝王荣耀的赞美之情。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五匹马渡过江,其中一匹是神龙。东邸之中观看高阙,茂密的林木开放。我心中感受到了穆将的祭祀,引发了我对皇帝的敬仰。渡过江河时,我俯瞰着威严的神灵。十一处景点显露出寒芒,上天下人都向南方移动,靠近南斗星。早上龙飞天空,傍晚龙翔云际,翠绿的蓬莱三次升腾在黄色的尘埃中。灵宫矗立在天空的中央,湖泊像眉毛般曲折,大海像眼睛般广阔,可以东望西望。地柱如泰山般稳固,天乳长长地垂下来,黄色的胡须装扮着古老的仙人。龙脑中宝藏发出叮当声,上清洁净地擦拭着红尾蜉蝣。六条龙升上天空,使世界更加繁荣昌盛,山神和海神都向王者臣服。南极上的寿星再次降临带来重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杭州龙翔宫的重建为背景,通过描绘神龙渡江、宫殿重建的盛景,表达了对皇帝的崇敬和对神明的庇佑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容词,使整首诗充满了瑰丽、雄伟的景象。作者以豪迈的笔触和华丽的词藻,展示了宫殿重建后的壮丽场面,同时融入了崇拜和敬畏的情感。
诗中通过描写渡江的神龙、高阙的东邸、茂密的林木等景物,展示了宫殿的壮丽和庄严。作者运用了象征性的意象,如黄须仙伯、天乳、红尾蜉蝣等,使诗中的景物更具神秘感和仙境氛围。诗词中的龙飞龙翔、南斗星和六条龙等形象,象征着皇权的显赫和国家的繁荣。
整首诗词以豪放激昂的语言描绘了宫殿的辉煌,表达了对皇帝的崇敬和对神明的膜拜之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华丽的辞藻,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宫殿的壮丽和庄严,以及帝王的威严和荣耀。
这首诗词不仅展示了元代文人的艺术造诣和对宫殿建筑的热爱,也体现了作者对皇权和神明的崇拜之情。整首诗词通过描绘杭州龙翔宫的壮丽景象,以及与之相关的神龙、宫阙、景物等,展示了作者对帝王荣耀和神灵庇佑的向往和敬畏之情。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容词,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通过欣赏这首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元代文学的瑰丽和壮观,以及诗人对宫殿建筑和皇权的追求和赞美之情。
háng zhōu lóng xiáng gōng chóng jiàn cí
杭州龙翔宫重建辞
wǔ mǎ dù jiāng yī mǎ lóng, dōng dǐ guān quē sēn kāi zhāng.
五马渡江一马龙,东邸观阙森开张。
mù jiāng sì yú gǎn shēng huáng, dù yǐ piǎo nù wēi líng yǎng.
穆将祀余感生皇,渡以瞟怒威灵仰。
shí yī jǐng wěi shēng hán máng, tiān rén nán xià nán dòu bàng.
十一景纬生寒芒,天人南下南斗傍。
cháo yǔ lóng fēi mù lóng xiáng, cuì péng sān dù huáng chén yáng.
朝与龙飞暮龙翔,翠蓬三度黄尘扬。
líng gōng tè lì tiān zhōng yāng, hú méi hǎi yǎn dōng xī wàng.
灵宫特立天中央,湖眉海眼东西望。
dì zhù bù qǐng tiān rǔ zhǎng, huáng xū xiān bó gǔ guān shang.
地柱不顷天乳长,黄须仙伯古冠裳。
lóng nǎo bǎo zàng shēng láng láng, shàng qīng jìng sǎo chì wěi fú.
龙脑宝藏声琅琅,上清净扫赤尾蜉。
liù lóng zài tiān tiān xià chāng, shān jūn hǎi gū fēn lái wáng.
六龙在天天下昌,山君海孤纷来王。
nán jí shàng shòu rì chóng guāng.
南极上寿日重光。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